中粮:后宁高宁时代 中粮或回归粮食主业

2016-01-12来源 : 互联网

此外,原中储粮赵双连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后,使中粮集团归回粮食主业的可能加大。

而中储粮和中粮抱团出海,将扩大中国在**粮食界的话语权。

中粮中纺或合并

2015年8月,《中国经营报》*先报道,央企中纺集团与保利集团合并计划遭遇否决,随后,中粮与中纺集团展开了密切的交涉。

“现在中粮和中纺集团的人私下交流很多,主要探讨今后合并后,会有哪些职位之类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从中纺内部表现上看,合并基本已经是确定的事情了。”记者曾就合并的事情与中粮相关部门联系,但未得到答复。

根据中纺集团官网显示,中纺集团专注于纺织和粮油两大主业,纺织业务涵盖棉花、羊毛贸易、棉纺生产、纺织品服装的贸易和生产等;粮油业务包括大豆、玉米、油菜籽、豆油、棕榈油等的贸易、加工、仓储物流等。中纺集团在*****排名中始终处于中等靠后的位置。

记者从多种渠道获悉,保利集团和中纺集团在2015年初确有合并计划,但是该决策已被***否定。

对于否定的原因,一位密切接触中纺集团的高层人士认为:“中纺集团和保利集团缺少业务重合和承接。”

这并不是近几年传出的中粮兼并的**案例,在2014年,也曾经传出中粮与金锣集团接触。但是*后不了了之。

但是,2014年中粮先后拿下荷兰农产品贸易集团尼德拉,香港来宝集团的来宝农业的控股权,按照宁高宁的规划,这些资产将被再次整合并*终实现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平台上,中粮的整体上市。

然而壮志未酬,宁高宁接到了一纸调令。

▲前中粮董事长宁高宁

1958年出生的宁高宁今年已经58岁,距离央企负责人退休年龄63岁还有5年的时间。

很难说宁高宁这次调动对他而言的意义。

中化集团也是***直接管理的央企之一,业绩平平。前任董事长刘德树在这一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的时间,直到到龄卸任,刘德树都非常低调,很少接受外界采访,即使在**遇到都婉拒记者。对此,石**业内部人士评价:“这一岗位的**意义要比**的经济价值重要,所以刘一直保持低调。”

而“中化和所有石油企业一样,内部关系复杂,对宁高宁也很有意义。”一位曾任粮食央企高管人士评价,“无论宁高宁的业绩如何,大家对宁总的人品评价还是非常高的。”

从资本运作转向主业

宁高宁在**感言中提到,中粮的圈还没有画完。而中粮未来将怎样画圈,还是一个未知。

“宁高宁在中粮这十几年,把中粮的摊子铺得很大,资本运作也非常好,但是**很有限。”

有统计指出,到2014年底,尽管资产扩大到近2500亿元,但利润仅有9.8亿元。截止到2015年9月的九个月时间里,中粮变成亏损3.56亿元。

2013年中粮副总吕军出任中储粮总经理,这一年,原总经理赵双连接任董事长一职。

外界观察,中储粮的变化在于更加集中于粮食储备的主业,其中参与市场化竞争的投资部分明显减弱。

“中粮在**方面也并不如意,同时,在行驶**战略方面,也成绩平平。”前述人士指出,“只有在宁高宁任职中粮近10年的时间后,中粮才走出去,进行海外收购。”

在2013年之前,***下属的几家粮食企业中,会经常有人站出来指出:“中粮,你就是窝里斗,跟我们抢国内市场,你怎么不去外面。”

中粮是一个以粮食贸易起家的央企,经过几次兼并,发展成为中国粮食企业中的航母。

在中粮放眼**化之前的岁月,抢粮、抢资源、价格战一系列“窝里斗”的行为,中粮都参与其中。

“中粮作为行业老大,应该去外面买码头、港口,而不是和我们打价格战。”一位央企的高管当时向记者表示,“中国的粮食企业在**上一点话语权都没有。”

2014年中粮先后拿下荷兰农产品贸易集团尼德拉,香港来宝集团的来宝农业的控股权,2015年底收购了来宝农业的剩余股份。

在此之前,中粮集团并没有表现出央企粮食航母的霸气。2004年,宁高宁来到了中粮,当时的中粮集团还是严重依赖粮食贸易加工的基础领域的央企。

随后,不断有更小型的粮食企业并入其中,形成中粮目前的规模,并被称为中国粮油领域的“巨无霸”。

宁高宁依旧沿用资本扩展的模式,大量收购相关资产和企业并重点开发中粮的地产。

在这期间,也曾被指责,中粮应该回归保障粮食供应的央企使命中来。

后来,宁高宁并没有放慢在粮油领域扩张的脚步。与**粮商形成了近距离“肉搏”的态势。中粮旗下的福临门和益海嘉里的金龙鱼,开始了“贴身开厂”的时代。

在中部某省,益海嘉里选址开设粮油加工厂,中粮马上跟进,一定要在路的对面再开设一家加工厂。“我们总是在分析,金龙鱼是怎么做的。”宁高宁向记者解释。

宁高宁卸任中粮的*后一个期望,就是能够看到中粮成长为**化的大粮商。

无论在华润还是中粮,宁高宁面对的都是充分市场化竞争的领域,这给了他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设想,而中化集团的宁高宁时代如何开启,还是一个问号。

抱团出海

在赵双连前往中粮之前,中粮和中储粮基本是各自为营。

目前中国虽然是粮食的大进口国,但是并没有多少**粮食价格的话语权,尤其是在芝加哥期货市场上,中粮、中纺粮油等企业经常露面,但是中储粮没有交易权限。

由于中储粮代表着国家储备,因而时常产生**粮价的波动。

中储粮的行动在**市场上遭遇围剿的情况一再发生,不仅仅是在小麦市场上,大豆在近年也遭遇了轮番炒作。

记者从另一粮油央企处获悉:“有一次,国储委托中储粮分别两次向**大豆市场询价,两次询价都造成了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的暴涨。”一位参与芝加哥期货交易的人士透露,“国储对这种情况非常苦恼。”

由于国储委托中储粮进行采购,而中储粮在**市场上很少露面,因此**市场对此非常敏感。

中储粮油脂公司人士曾经向记者透露,通常的交易模式是“管理国家储备的部门会直接给中储粮信息,其内容直接就是给谁打电话,以什么样的价格购买等。这些都是政府已经谈好的”。

但是这种模式直接让其他的中国企业陷入被动。“国外的机构要早于我们知道国储的采购计划,直接推涨价格。”

此外,一位央企境外期货操盘手也同样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每一次中储粮购买的大豆量并不多,但是中储粮背后的国储背景能够推高价格。而且,中储粮的影响将被炒作者放大。”该人士表示,“我们也承受了压力,外国企业比我们知道的情况还早。”

而此番中粮和中储粮的领导人交叉启用,“意味着,中粮和中储粮未来会有更密切的合作,这也是我们行业需要的,一起增加中国企业的话语权,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国产大豆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登高表示:“两家企业如果能在保障供给的前提下,保障质量安全,保护农民的利益,维护农业产业安全,对行业发展就是非常有利的。”



来源:                  
责任编辑:zll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