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创新版图位置提升

2016-02-17来源 : 互联网

编者按: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汇,新的**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中高速增长为特征的新常态,智能制造、智能技术、大数据、双创、网络安全、绿色制造等热点频出,赛迪智库发布的“Forecast2016”系列研究报告正是针对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这些热点,对其2016年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本报特刊登研究报告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党的***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创新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赛迪智库从五个维度分析中国制造业创新在未来的2016年或更长时间内将会出现的趋势:一是我国在**上的创新竞争力和位次的变化;二是创新要素和能量的累积;三是创新主体和创新网络呈现的新特征;四是将会出现的新的创新模式;五是创新生态系统将形成更加完善的格局。


我国在**创新版图位置将被重新定义


“**创新指数”是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及美国康奈尔大学每年共同发布,是目前**较为全面评估创新竞争力的指标体系。2015年,中国的创新指数在**141个经济体中排在第29位,2010年排在第43位,2013年排在第35位,可见近年来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


创新和国家综合竞争力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世界经济**2015年发布的**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中国维持了2014年的排名,第28位,继续领跑金砖国家,位列亚洲经济体第二位。中国从2010年以来的排名一直徘徊在26~29位之间,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创新对竞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已经到了需要通过提升创新能力来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发展阶段。


2015年,《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中国的创新力量正在不断崛起,即将迎来新的创新**。我们可以通过实施更加有效的创新战略,如《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战略,推动我国的产业创新跨入“**时代”。因此,2016年我国产业创新的发展趋势将维持乐观,创新型经济体建设将更加成熟,在**创新版图中的位置将进一步提升。


创新要素加快累积 引领产业新发展


从研发投入看,过去十年,我国的研发投入一直维持攀升势头,2014年已达到1.3万亿元,占GDP的2.1%,距离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2.5%的目标更近一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在2016年有望突破1.4万亿元,占GDP有望突破2.2%。


从企业的研发投入看,近10年来,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长了近5倍,巩固了企业在产业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这一趋势在2016年将得以延续。2016年,研发投入依然会保持增长势头,尤其是企业的研发投入还将进一步加大。从企业的研发人员和设立研发机构的规模角度,也可以看到相同的增长趋势,10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的研发人员增长了近4倍,企业的研发机构数量增长了2.3倍。


从创新的产出要素看,2015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100万件,已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企业的申请量占60%以上。从**PCT专利申请量来看,我国已经连续两年位居**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华为成为**PCT专利申请最多的企业,这表明中国的知识产权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的专利数量仍将维持高水平增长,知识产权将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我国也将从知识产权大国走向知识产权强国。


新产品是创新市场化的重要指针,从2008年至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8.6%,高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4个百分点。


通过量化指标可以看出,2016年,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要素将会进一步得到强化,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创新活动更加蓬勃,创新成果也会更加繁荣,特别是战略性高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引领产业突破发展。


创新主体多样化 促进协同创新网络加速形成


创新主体的多样化特征已经初步显现,一方面,随着个性化、多样化成为消费的主流趋势,创新主体也出现了泛在化和个性化的特征,特别是得益于互联网、开源软硬件及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创新的门槛不断降低,外包研发、“众设”、“众创”等创新主体形态层出不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着制造业进入了涌现式创新的时代。另一方面,随着产业分工日益细化,创新主体间的合作更加密切,以企业为核心,大学、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等不同主体共同组成的协同创新网络成为创新的新型组织结构。未来创新的社会化、个性化特征将愈发凸显,而创新网络成为连接这些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


我国创新体系中缺乏一个重要节点,就是制造业的创新中心。目前我国已建有各类创新载体,如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这些载体在“技术产生—扩散—首次商业化—产业化”的链条上位置不同,彼此之间存在脱节问题。因此,《中国制造2025》提出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就是针对创新链条的断裂位置进行弥补。2016年,创新中心将成为我国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支点,创新中心及其形成的协同网络将是未来我国制造业落实创新驱动、建设制造强国的“标配”。


新技术推动 新型创新模式不断涌现


互联网时代,商品、技术和资本在**范围内的流动性不断提升,技术的溢出效应加大,技术的模仿壁垒和垄断利润急剧下降,单纯依靠技术创新的盈利模式被打破,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共同促进创新成果更快地转化成实际商业价值是一个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商业模式创新更加注重市场导向,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和更人性化的体验,往往使创新成果更快地转化成实际商业价值。


另一个新的创新模式是“逆向创新”。逆向创新主要区别于传统创新高投入、高风险、高新技术等特征,是在满足客户需求前提下,通过对已有技术的集成,尽可能以相对低廉的成本实现简洁的技术创新,恰到好处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可以判断出的是,逆向创新因其所具备的更成熟、更巧妙、更简洁的优势,必将成为未来新的创新模式,也有可能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利器。


与制造业创新模式的变革相互交织的是制造业自身产生的模式变革,特别是制造业的服务化、“互联网+”、众创众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在2016年将共同形成更加汹涌的波涛,推动着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创新生态系统日益完善


一是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制度更加灵活有效,更大程度释放创新活力。2015年我国发布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进一步放宽了科技人员和国家科技成果的转化限制,进一步下放科技成果的“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体现了科技管理的重大突破;另外,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这两项政策,也拓宽了认定的范围和条件。


二是区域层面的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加快。例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2014年之前只有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2014年至2015年陆续增加了8家国家级示范区。


三是知识产权的制度环境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的协同运用能力将显著提升,包括不同主体的协同、不同类型知识产权的协同以及产业链不同环节知识产权的协同。2016年通过建设产业联盟和专利运营基金等举措,我国企业的海外御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四是未来金融资本在产业创新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例如政府将进一步创新资金的支持方式,更多产业基金将发挥助推作用。在2015年诸多并购中,国内金融资本已有不俗表现,将在2016年更加活跃,支持力度也势必更加强大。(赛迪智库工业科技研究所所长何颖)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