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非遗波罗粽飘香

2016-03-25来源 : 互联网

  “粽子节”又快到了,广州黄埔区的街坊们表示要介绍一下他们引以为豪的波罗粽。黄埔区庙头村一年有两次“粽子节”——除了端午,村民在波罗诞时也会制作波罗粽。波罗粽还入选了黄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端午前夕,记者来到庙头村采访了波罗粽非遗传承人陈玉彩,她向记者介绍了波罗粽传承和创新。

  “节日期间整条街都在包粽子”

  熟悉陈玉彩的街坊都亲切地叫她“彩姐”。2012年,彩姐获得了黄埔区波罗粽非遗传承人资格。她的粽子店就开在南海神庙东门的**档,足以见得她在业界的“江湖地位”。“每到波罗诞和端午节,整条街都在包粽子、卖粽子。”说起波罗诞和端午时粽子文化的盛况,彩姐如是说。

  彩姐告诉新快报记者,波罗粽与市面上常见的端午粽有细微区别。一是波罗粽是用蕉叶包的,端午粽一般用的是冬青叶或者竹叶;二是波罗粽包得严实,煮熟后可以切片吃。彩姐制作的波罗粽除了在本地销售外,还远销到佛山、东莞等到地。

  工序耗时,凌晨3点起来泡绿豆

  彩姐店里的包粽师傅梅姨向新快报记者详细介绍了波罗粽制作过程。她说,包粽要用蕉叶,按庙头村的传统,每年8月以后村民就开始采集蕉叶回家,先用开水泡煮、杀青,祛除蕉叶的苦味,然后凉干晒干备用。“蕉叶要在开水里煮1个小时,然后还得‘过冷河’,这要才能去掉苦涩味道。”梅姨表示,从准备的过程开始,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耗时。

  此外,作为馅料的肥猪肉也要提前**用糖和盐腌制。而*累的一步是处理馅料里的豆类,“如果提前1天泡在水里,绿豆就会发芽,泡的时间不够又会咬不动。”梅姨解释,因为店员每天早上7时30分左右要开始包粽子,所以**彩姐要提前在凌晨3时就起来泡绿豆,这样浸泡的时间才刚刚好。

  馅料虽有创新,仍会烧柴煮粽

  彩姐告诉新快报记者,她制作粽子的手艺是从婆婆那里学到的。“小时候跟在老人家背后看,大一点就慢慢学会了。”彩姐和梅姨都表示,她们就是这样掌握包粽的技艺的。

  而黄埔区非遗中心数字博物馆中则如此介绍彩姐的制粽手艺:“经过自己多年实践,制作技术有了新的提高,从用料、包扎、蒸煮到包装等都有所创新”。

  “传统波罗粽的材料是糯米、绿豆、猪肉,我们的是用红豆、绿豆、腰豆、眉豆、猪肉和蛋黄。”梅姨介绍,这款新馅料是两年前自创的,还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金玉满堂”。因为传统的波罗粽只有3种材料,如果每年两次过节都吃同样的粽子难免会腻,所以她们就想到了改良波罗粽的馅料。新的波罗粽推出以后,受到中青年顾客的青睐,“老人家可能嚼不动这种馅,比较倾向于传统的波罗粽,但是年轻人喜欢这种馅料的嚼劲和口感。”

  梅姨说,因为馅料改变了,新款波罗粽的包裹方法也有所改动,“因为冬青叶的香味和新馅料更‘搭’,所以改用冬青叶。”

  她说,粽子虽有创新,但店里还是保留烧柴煮粽的传统方法,因为一锅粽子要在开水中煮整整8个小时,馅料才会有口感和香味。

  节前一周店主全家出动包粽到深夜

  新快报记者在彩姐的店里看到,由于已经过了发货高峰期,只有包括梅姨在内的4个师傅两两围坐在红色塑料大盆前工作。大盆直径接近1米,装着糯米和绿豆,大盆上还有小盆放着猪肉和蛋黄。梅姨说,如果不加班,每个师傅每天可以包约200个粽子,正好用完这样一大盆馅料。

  “在过节前一周是*忙的。”梅姨告诉新快报记者,因为这时有酒楼饭店采购人员会来进货,除了请回来的包粽师傅,彩姐要全家出动,“今年(波罗诞),*晚那天一直包到晚上11点”。

  知多D

  波罗粽原是波罗诞快餐

  亲友来访自己开门取食

  波罗粽的制作起源于波罗庙十五乡,尤其是庙头村。每年波罗诞前,波罗庙十五乡的村民就忙碌起来,一方面要准备应节工艺品和商品,好在波罗诞期间拿去庙会出售;另一方面要迎接亲朋好友的到来。这时,小孩忙着玩,年轻人忙着逛庙会、采红豆、会相好,大人忙着做生意,老人家忙着睇大戏、观杂耍,村中没了闲人。如何招呼亲友呢?于是村民就想了个办法,庙会前夕蒸好了一大锅波罗粽,亲友来到,就把家门钥匙给亲友,嘱咐饿了自己开门取粽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包波罗粽的习俗。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