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2016-04-24来源 : 互联网

古代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相信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未必各个都知道寒食节;就算知道寒食节,大家也对寒食节这个失传了的古代传统节日知之甚少,更加没有几个人知道寒食节的由来。那么,寒食节的起源究竟是怎么样的?寒食节又是为了纪念谁呢?下面就让小编给您介绍一下寒食节这个失传了的传统节日吧!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古代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但是*又往往给人类造成很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有神灵,要祀*。各家所祀之*,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称为“改*”。改*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节”。

  “禁*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介子推。传说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和介子推等臣子逃到偏远的地方。在重耳饥饿的时候,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了一块肉,用*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重耳回国执政后,大加封赏同甘共苦的臣子,**忘了介子推。有人为介子推叫屈,重耳感到心中有愧,便差人去请介子推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谢绝了重耳的封赏,背着自己的母亲躲进了绵山。

  后来重耳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还是不愿意。重耳便下令放*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重耳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后悔不已,在安葬介子推时,发现他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似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烧山的这**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只吃寒食。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寒食节又称为禁*节,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谁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于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上,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现在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过寒食节。描写寒食节最有名的诗是唐朝诗人韩翃的《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另外宋代诗人苏轼也写过一*《黄州寒食诗帖》,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深度游爱好者,历史研究学家钟先生表示,古代人是非常看重气节的,甚至把个人的名节看得比性命更加重要。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一个例证。本文的介子推为了个人名节,宁可被烧死也不肯放弃自己的原则,实在是可敬可叹可佩!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