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制造”变“精品制造”

2016-06-09来源 : 互联网

从购买**品转向购买生活用品;从购买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到购买性价比高的普通用品。这两年,消费者的海外*购如此活跃,却抵不过一个事实——仔细一看,大部分产品是“MadeinChina”。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尴尬局面?是产品太单一,还是生产技术不过硬?是知名品牌太少,还是市场环境不理想?为了破解这些难题,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着力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6月1日,工信部召开媒体通气会,工信部副部长冯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王世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勇分别向媒体介绍了“三品”战略的相关情况。会议认为,“三品”战略将推动“中国制造”进行一场“品质革命”,以品质倒逼产业转型,更好满足和**消费需求,推进“中国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让消费者从购买“中国产品”转向购买“****”。


结构单一?


扩大有效和中**供给


经过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覆盖面广、结构相对完整的消费品工业体系。据工信部副部长冯飞介绍,目前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中,有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位,家电、制鞋、棉纺、化纤、服装等产能占**的50%以上,轻工、纺织出口占**的3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消费品制造、消费和出口大国。2015年,我国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0%,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1.9%和35.8%,比2010年分别提高3.6个百分点和8.9个百分点,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挥了重要作用。


但工信部也已经注意到目前我国消费形势的变化。冯飞表示,目前我国正处在消费者结构快速变动和升级的时期,居民消费正从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温饱型消费向以住、行为代表的享受型、小康型消费转变,从模仿型排浪式的粗放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的精细消费转变,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花色、品种、质量、规格、品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日益成为扩大和提升需求的主导力量。国家***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但是,随着**竞争加剧以及成本优势减弱,我国消费品工业产业规模巨大而有效供给不足、制造能力较强而创新能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品种结构、品质质量、品牌培育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近年来,部分消费流向境外,反映出我国消费品工业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难以适应消费升级的问题。”冯飞表示。


也因为此,在《意见》中,把“提高创意设计水平、增加中**消费品供给、发展智能健康消费品、发展民族特色消费品”等列为增品种的主要内容。冯飞认为,必须把改善消费品供给作为主攻方向和长期措施,主动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能力,积极扩大有效和中**供给能力,增强供给结构变化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质量不好?


积极开展**对标活动


在新闻通气会现场,有记者问到,有小部分消费者对去国外购买国货显得也很无奈。“不是国产的不好,只是实在是对标准和质量不放心。”针对消费者这样的担忧,行业应该怎么办?


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这样的问题确实存在,但并不是主流。“这关系到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针对此,工信部正在抓紧组织实施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加快国内质量安全标准与**标准并轨,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而具体到轻工行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王世成则表示,要在轻工行业积极开展“品质革命”,在挑战自我中赢得发展先机。积极开展**对标,计划每年转化50项,到2018年主要轻工产品与**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或超过95%。王世成举例说,目前轻工很多行业都在进行对标活动,如钢琴等乐器对标德国斯坦威、扑克牌对标美国蜜蜂牌、足球对标德国阿迪达斯等。


而在《意见》中,也把“开展**对标、加强质量精准化管理、推进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保障药品和优质原料供应”等4项任务作为提品质的的主要内容。对此,工信部将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立足大众消费品生产推进“品质革命”,走以质取胜、质量强国的发展道路,推动“中国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赢得大市场。


品牌不行?


让“中国产品”变“****”


此前有媒体报道,日本一位女记者赴华购买了中国产电饭锅,并带回日本进行试验,其结论是无法根据煮出来的米饭味道、口感分辨出来产品产地。这无疑说明国产产品主要输在了品牌认知度上。


冯飞也坦然,我国消费品的品牌相比国外产品还处于弱势。“不少消费者去国外*购电饭煲、马桶盖等厨卫用品,回来发现每个商品上都醒目地印着‘MadeInChina”的字样。还有一些消费品品质非常好,国外大量到中国扫货,但我国消费者却不认同,这说明我国消费品主要输在了品牌认知度上。”冯飞表示。


据工信部提供的资料显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外产品具有品质品牌优势,二是部分产品境外价格较低。例如普拉达女包价格境外价格比境内低56%,兰蔻化妆品低40%。部分同类产品国外绝对价格甚至也比国内低,如部分奶粉。还因为境外消费环境较优,消费者认为国外产品质量安全和技术标准优于国内。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勇也指出,目前纺织类产品也进行了结构调整,化学纤维类产品占到80%,而此前大受追捧的棉花制品只占到14%。但和越来越**的面料相比,纺织行业的品牌建设显得相对薄弱。这也是纺织行业在“三品”战略中的工作重点。


针对此,《意见》中提出,为创品牌,应主要做好“提高品牌竞争力、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品牌服务体系、推进品牌**化”等4项任务。冯飞表示,工信部将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推动中国产品向****转变。(本报记者 庞黎鑫)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