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险企现增资“补血”潮

2016-07-12来源 : 互联网

中短期业务的“诱惑”:

■记者 李驰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保险行业便刮起一股增资的风潮。至于增资的原因,有的是投资亏损或有对外投资计划导致险企需补充资金,也有的是为了增设分支机构以扩大经营规模,还有的是为提高偿付能力所补充。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短存续期“新政”以及“偿二代”的实施,很多中小险企面临资本金的经营和监管压力。

截至昨日,年内已有24家保险公司的增资方案获得批复,其中一个关键的目的是为了让注册资本金适应中短期业务的发展。记者还注意到,保险公司增资渠道呈现多样化,除了股东直接增资,还有以发行债券的形式来“补血”,有分析预计,随着“新政”持续“发威”以及时间的推移,真正的增资潮或出现在下半年。

以增资满足公司业务扩张需求

中短存续期“新政”、“偿二代”的实施等改革,无不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保险行业内(尤其在中小险企)掀起了一股增资潮。截至记者昨日发稿,今年以来已有24家大大小小的保险公司的增资方案获得保监会批复。其中,隶属于中小险企阵营的君康人寿、利安人寿、天安财险等3家险企两度增资,而广州本土险企珠江人寿年内更是三次增资。

记者了解到,在前述24家险企中,“天安系”旗下的财险公司及寿险公司分别以78亿元、50亿元的增资金额位列榜单第一位和第二位。其次是上海人寿和君康人寿,增资金额分别是40亿元、24.5亿元。而三度增资的珠江人寿,保监会已于上个月批准其增资11亿元,公司获批后的注册资本金达到67亿元。

据悉,今年3月份,保监会发布了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新规,对5年期以内产品列出了相应规定,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是:1亿元的资本金投入只能撬动2亿元的中短存续期产品保费规模。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发展时间较短的险企因为市场占有率较低,它们对能够迅速扩大保费规模的中短期业务存有明显的依赖性,开拓市场的需求迫使保险公司考虑增资。”

除了业务发展的需要,偿付能力充足率也是险企不得不顾及的问题。在险企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国泰财险、中融人寿等16家险企面临偿付能力不足的处境,这也迫使险企的股东们拿出真金白银来增高“安全垫”。对此,有保险专家表示,“寿险公司从新设立到盈利,大致需要经过7年时间,基于偿付能力的要求,股东就需要不断向保险公司再注入资本。”

下半年险企“补血”或步入高潮

不仅是中小险企集体忙于增资,部分大型险企也是如此。为了符合“偿二代”的监管要求,平安人寿在今年上半年也大量“补血”。不过,与中小险企的套路有所不一,平安人寿是通过发行债券的形式来实现增资的目的。彼时,平安人寿是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了100亿元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票面利率为3.82%,所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附属资本。

据悉,去年年初,央行和保监会联合发布公告,允许保险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按照规定,只要保险公司符合具有连续经营超过3年、上年末未经审计和最近一季度财务报告中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等条件,就可申请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而这些条件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可以满足。

所谓“资本补充债券”,是指保险公司发行的用于补充资本,发行期限在5年以上(含5年),清偿顺序列于保单责任和其他普通负债之后,先于保险公司股权资本的债券。继去年6月底平安财险的首单5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落地后,申请发起资本补充债券的险企不断。据悉,富德生命人寿、长安责任保险等保险公司也于今年上半年通过发行补充债券来融资。

有业内人士表示,“偿二代”实施,保监会要求险企披露季报指标,以达到动态监管的目的,因此增资成为了常态化。不过,有观点认为,“目前,绝大部分保险公司可能还不是那么迫切。随着各类新规实施,以及‘偿二代’评估体系对险企造成的资金压力,到时候保险公司的增资高潮才会随之显现。”

标签: 财经资讯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