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曲唱功的讲究?粤曲的发展史是怎么样的

2017-04-20来源 : 互联网

粤曲是广东省*大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港澳及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源于戏曲声腔,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乐工清唱而萌发。同*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后由自弹自唱发展为用乐队伴奏。乐器主要有高胡、扬琴、琵琶、月琴、唢呐等。2011年5月23日,粤曲经***批准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曲源自粤剧清唱。约于清道光年间,有以清唱粤剧为业的八音班。同*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以后,在茶楼歌台上逐渐出现了明目女子演唱粤曲,人们呼粤曲演奏乐器扬琴 她们为“女伶”。她们改“戏棚官话”为广州方言,改假嗓为真嗓,并划分为大喉、平喉(此为男角专用腔)、子喉(为女角专用腔)3种唱法,粤曲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女伶时期”。辛亥革命后,又出现明眼女艺人(亦称“女伶”)演唱粤曲。1918~1938年,是女伶演唱的全盛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粤曲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1958年,集中**演员和乐师,成立了广东音乐曲艺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力改革创新,使粤曲从基本单一的站唱,发展为有弹唱、说唱、表演唱、小组唱等多种形式,培养出大批新生力量,在创作出大量新曲目的同时,还整理了不少传统曲目。在“*****”期间,粤曲备受摧残。“*****”结束后,粤曲逐步得到**。**文化主管部门采取繁荣创作、培养接班人以及大力推动群众性粤曲演唱活动等措施,使粤曲从20世纪80年代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粤曲重唱功,讲究声腔艺术,分大喉、平喉、子喉三大类。音乐性强,曲调优美,曲牌板式极为丰富,以梆子、二簧两大腔系为主体,吸收地方歌谣、小曲、小调为辅。表演形式除继承传统的清唱外,还发展了说唱、弹唱、表演唱、小组唱、小合唱等。曲艺演员中的佼佼者主要有白燕仔、黄少梅、谭凤仪、李丹红等。

粤曲传统曲目有八大名曲:《百里奚会妻》、《辨才释妖》、《黛玉葬花》、《六郎罪子》、《弃楚归汉》、《鲁智深出家》、《附荐何文秀》、《雪中贤》。唐涤生名剧《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蝶影红梨记》、《三笑姻缘》、《花田八喜》。徐子郎编剧的《凤阁恩仇未了情》和《无情宝剑有情天》。源于唐代**小说《柳毅传书》。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