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分会场介绍

2017-09-28来源 : 互联网

双城双年展一直关注城市与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面向公众以展览、活动甚至实地干预方式讨论城市*热点问题、展示专业**探索,是兼具大众性、专业性和公益性的展览活动。

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计划于12月15日在主展场南头古城开幕,同时在罗湖、盐田、光明、龙华选取了五个城中村作为深双实践分展场,与主展场形成多区联动与互补。五大实践分展场都有其鲜明的建筑及文化现象,根据不同的策展主题诠释“城市共生”的理念。

01.铁轨漫步,去笋岗观影,罗湖分展场。

展览主题:物·流再生

策展人:唐克扬

展览场地:笋岗-清水河片区、清水河一路工业站

罗湖分展场主题为“物”“流”再生。“物”象征着人工环境构成模式,“流”代表了城、村之间不同的文化和商业模式间沟通、对冲、置换的可能。通过展览的介入,城中村的开放公共空间、转运库房、商业集市和新建物业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新型“容器”,而艺术、文化和商业携手,为未来不拘一格的城市生活提供了澎湃的动力。

笋岗-清水河片区位于罗湖区北部,泥岗东路以南为笋岗片区,以北为清水河片区,其中广深铁路穿越整个片区东部。笋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被誉为“中华**仓”,废弃的铁轨周边散布着近百栋带着红色编号的仓库。作为“中华**仓”,笋岗在深圳建设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曾**出多个全国**:*大的多功能现代化商业化仓库区、*个出口监管仓库、*家设立的进口保税仓等。

随着城市旧改更新的步伐推进,众多重量级房企已开始进驻笋岗,昔日的仓库开始变成建筑工地。罗湖分展场利用该片区遗留建筑的特点,规划出铁路开放空间、仓储空间、**空间等展览区域,同时结合周边的城中村、越众历史影像馆等不同类型的场所,开展系列活动。

02.咸味兜风,到大梅沙尝鲜,盐田分展场。

展览主题:村市(是)厨房

策展人:刘珩、杨勇

展览场地:大梅沙村

盐田展场位于大梅沙村,该村多年来被埋没在周边快速的城市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为附近产业外来工提供了生活成本较为低廉的衣食住行场所。盐田分展场将通过建筑微改造的方式,将村内现有的零散空间梳理整合,并与生产方式统一起来,与村民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进行创作和展览。建筑师与艺术家将配对合作,共同探讨未来城中村的一种崭新的更新可能性,为盐田留下一种艺术生活方式的参考样板。

分展场以大梅沙村约6000平方米的中心区域为展览范围,以10栋微改造建筑和1栋临时展馆为主要展览空间,通过三条共约500米的路径来组织整个展览流线,以一系列建筑师和艺术家共同组织和参与的展期活动为亮点。展览一方面通过建筑微改造和环境改造提升梳理整合大梅沙村现有零散空间,将创作、展览与村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方式统一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将艺术通过实验性质的种植、烹调的行动植入村落的公共空间和建筑,结合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呈现装置、影像和互动作品。

03.城市田园,在迳口踏野,光明分展场。

展览主题:迳口复兴 —— 再造高密度

城市中的田园社区

策展人:尹毓俊

展览场地:迳口社区

既有与市内城中村较为接近的高密度村落,也有保留完整的自然村落,光明新区的城中村呈现出更为多元的形态。作为深圳生态农业畜牧业的基础,光明新区一直坚持自然景观、绿色生态与城市共同发展。散落在光明新区中与农业景观相结合的自然村落,在寻找城市更新方向上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

“迳口社区”是光明新区中自然村落的典型代表,社区有98%以上面积位于生态线以内,周边环山绕水,山青水秀。深双的介入将带来更多建筑改造与艺术创作的实践,从而起到激活社区的作用,为城市乡村复兴提供新的讨论维度。展览分为城乡激活、田园生活、在地文化生产三个板块,通过社区内的光明猪场,祠堂,三棵树广场等保留完好的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结合展览空间的营造,为未来的文化生活和其他社区公共功能介入提供条件。

04.樟溪溯源,去上围突围,龙华上围分展场。

展览主题:突围?共生:上围艺术部落可持续之路

策展团队:未来+城乡营造学院

展览场地:上围村

上围村位于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依山而建占地2万多平方米,老村内现存**以上的碉楼4座,客家老屋近50座。响应2017深双主展主题“城市共生”,上围实践分展场主题是“突围”。“突围”主要包括以下含义:*突出两个重围:客家围村的荒废困境,艺术家村落租金被带动上涨后反过来让艺术家难以支付而不得不离开的困境;*突出客家围屋:属于深圳历史文化重要部分、却又被边缘化遗忘和废弃的遗产,并采用“新遗产”方法来保护、活化和挖掘其新价值。

上围艺术部落内环境整*、老旧建筑的还原翻新工程及艺术改造过程、整体规划的发展变化过程及村内基础设施的完善,都会在展期策划中逐步完成,部分的成果以在地展览及视频文件的形式在展览期间展出。

05.**女校,来虔贞做客,龙华虔贞学校分展场。

展览主题:“迁徙-故乡与他乡” —— 客家历史

再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

策展人:Mary Ann O’Donnell (马立安)

展览场地:虔贞学校、浪口村

1850年,浪口村成为一个完整的客家村落;1891年虔贞女校成立,由传教士带来西方的教学经验, 成为中西文化交流枢纽;2016年“虔贞女校艺展馆”开馆,一年内举办近30场文化艺术活动。这个拥有着**客家老屋、西式洋楼等特色建筑的客家村落,已成为深圳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有着深厚且丰富的移民史。从宋朝客家人迁居南方开始,19世纪末的西方传教士带来了现代启蒙教育;再到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几千万从内地到特区的移民**了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奇迹。不同性质的移动都会让传统在异乡扎根,重新定义“在地文化”。

在浪口和虔贞,“迁徙”这个话题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再去探索祖先的南下、一**前瑞士传教士的远渡重洋和今天从内地到沿海城市的移民过程哪里有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展览包括了“虔贞再**”公共空间改造、“移民新家谱”社区亲子活动、虔贞文物国际交流展、虔贞读书会等内容。通过系列活动展示浪口村鲜活生动的中西文化交流历史,同时也带动公共参与的热情,给予观众多元的文化体验。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