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成
林逊,字文敏,号志宏。惠来县周田镇狮石里人,生于元代顺帝至正二十四年。时价元代末季,朝政败北。农人叛逆如*如荼,社会**,处处兵荒马乱。林逊正值少年,聪慧勤学,便于狮石里西南的一处风光幽雅的铭湖岩石室中,专心念书,在石室刻下他的诗篇。
到了明代洪武初年,大局不变,全国泰平承平,林逊便负笈远游,外出肄业,以坦荡眼界。来到潮州,这是昔时粤东*府,见人文聚集,志士都集于此念书,他便拜在潮州名流蔡希仁师长教师门下,向他进修古文《尚书》经义,并专心研讨那时社会**,但愿有朝一日能学乃至用。蔡希仁师长教师奖饰他有经国济民之才气。
洪武十七年,林逊上省加入乡试,中了举人。第二年到都城加入会试,中进士,时年仅21岁。林逊为人孝道,登第以后,见怙恃体弱多病,便不退隐,在家奉养怙恃,一面专心攻读,达15年之久,直至明惠帝建文二年,大孝已尽,才授命为福建闽县县丞。林逊孝养怙恃,邑人打动。是以,厥后把他列入县中孝悌人物,牌位奉入“忠义孝悌”祠中,享用先人年龄祭奠。
林逊在闽县为官四载,造福一方,政绩**。康熙年间修的《惠来县志》在“政绩录”中和乾隆期间编的《福州府志》“名宦”中,都有记录其事。
林逊在担负闽县县丞时代,有一年碰到严峻的灾荒,公众饥馁,饿死者甚多。林逊目击近况,当即上书朝廷,要求开仓济民,言词诚心,打动朝廷,得天子恩准,实时发粮施助。哀鸿得活,度过存亡难关,林逊之功,怨声载道。当时适逢户部右侍郎夏元吉担负采访使,巡查福建,亲见闽县群众对林逊的恋慕,是以对他非常欣赏。明成祖永乐元年,夏元吉升任户部尚书,这一年,林逊跟郡吏们一同入京朝觐天子。林逊本是小官,因有特别政绩才气跟府中大吏上京。因为夏元吉的举荐,上朝参见天子,得明成祖的敕命封奖。返来后,见本地住民常逢海盗、倭寇扰乱,疾苦尴尬。究其缘由,都是因为昔时奸民作先导,盗寇才敢公开登陆。以是林逊向朝廷上书,要求增强海禁,禁绝内地渔民随意打鱼,以防奸民伺机厮混出海,与盗寇勾搭,为患于民。奏书陈说利弊,非常详实,又获得朝中很多大臣的附和,朝廷照准,并优诏嘉奖他。
林逊在闽县为官4年,惠民无数,群众颂声载道,明代当局便晋升他为福州府福清县令,但当录用达到之时,林逊已病逝于任上,来不及拜受了。卒时仅40岁。棺木由其宗子扶归,葬于狮石里。他为官虽时候**,但政绩**,闽县、福州志书对他有较高评价。万积年间,惠来知县游之光为他申请列入儒学乡贤,牌位奉入祠中,与历代乡贤共享千秋祭奠。
林逊不单是位好官能吏,其诗文也早就传名。在南京国子监进修时,与朋友唱和写了很多佳句,传诵一时,惜乎多已流失。唯存青年时于石室题刻的诗,即可见其诗才俊雅飘逸,其诗云:“山洞仙人宅,庙门向顶开。白云闲不锁,留与鹤返来。”他的著作《古文尚书经义》,被潮安县**的私家书屋“翁氏梓园”收录于《千顷堂书目》中,“翁氏梓园”昔年保藏了很多名著,惋惜厥后遭于兵*而散失。林逊在生时,有潮阳县桂山富家吴氏修谱,想方设法托人请林逊作序,其序至今尚存。因而可知林逊昔时是**遐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