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昨主持召开市**常务会议
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推进广州呼吸中心建设昨日,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主持召开市**常务会议,听取了广州铁路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项目进展情况和2013年度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审计监督检查情况的汇报,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缓解“打的难”问题的意见》、《广州呼吸中心项目建设方案》等文件稿。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昨天的会议审议了市府研究室编制的《关于加强和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缓解“打的难”问题的意见》。《意见》文稿就出租车行业发展规划、发展电招、规范经营、优化配套等方面提出工作意见,力争通过各方努力缓解“打的难”问题。会议强调,要根据国家标准,结合广州实际,科学测算全市出租车需求量,优化调整出租车营运总量。要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出租车经营行为。要大力**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增出租车,促进节能减排。会议要求,将《意见》文稿发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研究完善后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市发展改革委提交的《广州呼吸中心项目建设方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州呼吸中心是省、市共建项目,主要包括新建医院综合楼、医技楼、住院楼、科研行政综合楼、呼吸疾病****实验室等及室外配套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质量,改善就医环境。会议要求,尽快推进项目立项等前期工作,抓紧完善建设方案。要确定合理的工期,***建设,**工程质量并控制工程造价。
会议听取了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广州铁路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该项目是沟通广九、京广、广茂、南广、广珠、柳肇、南沙港等诸多铁路的货运联络线,通过该线实现广州枢纽“客在内、货在外”,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会议要求,围绕力争项目今年开工建设的目标,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分工,抓紧推进各项工作。
会议听取了市审计局关于2013年度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审计监督检查情况的报告。会议强调,要制定规范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文件,并建立问责制度。要摸清国有资产的底数,建立资产台账,实施动态监控,**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市**通过征求意见稿将对出租车运价进行结构性调整
如何才能缓解“打车难”问题?昨日,市**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人民**关于加强和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缓解“打车难”问题的意见》,其中提出对出租车运价进行结构性调整,2016年前至少再投入1万辆出租车,电召或要实行预约收费,引导出租车企业兼并重组等。对如何规范管理打车软件的问题,广州还在观望。
不过,市**有关负责人强调,此次通过的只是征求意见稿,还需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后报市委常委会审议。
文/记者杜娟通讯员穗府信
出租车要涨价?结构性调整
据统计,2012年广州出租车客运量达到7.32亿人次,约占总客运量的14%。随着“打的”需求的不断增长,“打的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意见》中提出,出租车有别于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应该用于满足市民人性化中高端需求的交通方式。要探索试行有区别的出租车运价标准,完善出租车客运价格机制。
这是否意味着广州出租车继2011年10月调价后将面临再次提价呢?对此,市**研究室主任谢博能表示:“结构方面调整是主要的,是上调还是下调需要进一步调研,将交给交委和物价局进行研究。”至于结构性调整,谢博能举了几个例子:目前广州出租车返空35公里以上需要加收50%的车费,而北京、上海等城市返空10~15公里就需要加收钱,这导致不少司机不愿意去偏远的地方;再例如,广州的出租车候时收费是26元/小时,司机普遍反映成本至少需要35元/小时,所以很多司机不愿意去拥堵的地方;此外,广州目前出租车白天和晚上一个价也是不合理的。
是否增加车辆?意见提出增1万辆
《意见》还提出:“2016年前,争取使我市的出租车规模基本达到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关于大城市出租车的规划拥有量为每千人不少于2辆的要求。”《意见》认为,增加出租车运力投放是缓解“打车难”问题*直接的手段,但短时间大量投放又会影响行业稳定和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堵问题,必须在坚持总量控制的原则下适当、动态增加运力投放。为此,《意见》提出在本届**任期届满的2016年之前达到每千人2辆的目标。
谢博能透露,目前广州出租车是21800多辆,与每千人2辆以上的目标差距比较大,和其他城市相比,北京是66600多辆,上海也达到了5万辆,“广州出租车的量确实还是太少。本届**在2014、2015、2016年要增加运力投放,并且运力投放主要也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主。投放量不会少,因为大家普遍感觉到目前打车难由很多因素造成,首先就是运力问题,解决运力应该说是*主要的。”
如果按照广州1600万~1800万人口计算,每千人2辆以上,到2016年出租车数量要达到3.2万~3.6万辆,需要比现在增加1万~1.4万辆。
如何管理打车软件?还在观望
目前打车软件非常流行,有人认为打车软件增加了司机拒载和打车难现象,也有人认为打车软件对乘客也是一种方便,广州方面如何规范管理呢?《意见》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对打车软件的管理办法,谢博能则表示:“打车软件构筑起了乘客和司机之间的桥梁,对乘客顺利打到车是有帮助的,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缓解打车难有一定的帮助。打车软件出来的时间还比较短,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在研究并进行规范,广州也对这类事项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结合广州的实际,也会进一步规范打车软件具体运用行为。”
市交委客运交通管理处处长苏奎则表示,目前国家交通部和工信部正在对打车软件进行调研,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问题,“目前的确有一些城市对打车软件和电召平台进行了整合,但因为软件变化非常快,如果整合得太快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下一步我们想等标准出来之后,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究竟是独立发展还是整合发展,到时候来做可能会更好一些。两部的调研估计今年就可以出来,这之后我们再来做会比较好,先让市民熟悉、让社会检验哪一种方式更好。”
如何提高电召成功率?实行预约收费
根据统计,目前广州乘客通过电召乘车的次数仅占总乘车次数的1.43%,“电召难”问题与“打的难”问题同样突出。
《意见》提出:发展电召,减少空驶。一是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出租车电召管理办法,到2016年实现提前4小时预约的电召成功率达95%以上,通过电召乘车的次数占总乘车次数的3%以上;二是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召服务平台系统。探索在全市实行有偿电召服务,逐步实行预约收费;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探索在我市试点发展约租车业务。
这意味着目前免费电召很可能要收费,这是否是加重乘客负担呢?
对此,谢博能表示:“电召有偿服务在国外流行,电召预约费用有时甚至比坐车费用还高,而国内一般电召服务不收费,对于乘客方面没有什么约束,结果出现叫车之后司机空跑现象,使司机和公司没有积极性,急需要车的时候又可能叫不到车。有偿电召,我们认为还是有必要的。”
苏奎也补充说,现在的手机软件其实是在收费的,只是电商替消费者代缴了,“上海起码有七八年电召收费的历史,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新加坡每次电召的士要向乘客收取5元新币。”
六招化解打车难题
引导出租车企业兼并重组,争取到2016年企业总数由现在的60家减少到55家左右,单体企业车辆拥有量不少于50台;
适时启动有关条例的修订程序,适当提高企业车辆规模等行业准入标准;
规范企业内部教育和考核制度,大力整*拒载等出租车服务违章行为;
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出租车行业行政管理机制,大力扶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
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乘车秩序;
建设出租车港湾式停靠站、出租车调度站和出租车禁停区,争取在2016年前试点1个以上出租车禁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