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青年比例呈上升趋势。受市场经济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模式的冲击和影响,青年员工的思想比较活跃,价值取向、人生目标趋向复杂化、多样化。本文通过对非公有制企业青年思想状况和思想**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青年思想**工作的思路。
主题词:非公有制企业思想**工作青年员工探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比例呈上升趋势。而在非公有制企业员工中,青年员工所占比例则相当大,80后、90后等青年已经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员工中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思想观念比较活跃,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人生目标趋向复杂化,公平意识、平等意识、维权意识和民主意识更加强烈。去年富士康跳楼事件发生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非公企业青年员工思想、心理问题,生存情况和状况的高度关注。因此,加强非公有制企业青年思想**工作,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成为崭新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非公有制企业青年思想状况
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是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非公有制企业做好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上规模上层次的迅猛发展,就业青年员工人数不断增加,总体结构虽然参差不齐,但整体文化结构趋向提高,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和心理观念等方面都有着共性的方面,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活跃,具有批判精神和创造激情。面对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他们思想活跃,观念超前,易接受新鲜事物和观点;他们关注社会**问题,敢于向**挑战,具有批判精神和创造激情;他们关切企业发展前景,追求平等,维权意识较强;他们热心公益活动,有较强的公民责任感;他们偏爱于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于一体的教育活动。
2、价值取向,追求多元和务实趋利。市场经济的多元化,社会的改革和转型,多方面影响青年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追求。“什么都不信,就信自己”、“崇拜英雄人物”、“信仰佛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的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很多青年员工以“我”为中心,盲目追求自我,考虑个人需求,务实趋利;相当一部分青年员工“向钱看”,存在拜金主义思想,缺乏无私奉献精神;部分青年员工“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频繁跳槽,企业人才培养规划实施受到影响。
3、生活观念,倾向追求潮流和追求享受。青年员工盲目随大流追求潮流时尚、张扬个性、追求享受的思想是青年员工生活主流,“月光族”“预支未来钱”“跟着感觉走”是他们*好的写照。对物质生活追求表现在:手机频繁更替;新兴电子产品一个都不少;对名牌服装、化妆品如数家珍;不惜为了购买一件心仪已久的衣服花掉一个月工资。对精神生活向往高格调、虚拟化,网聊、酒吧和卡拉吧都是他们精神追求和满足的需要;在“虚拟”中寻找“自我”是青年员工的一显著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青年员工在追求高档次、高格调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片面追求享受,无心工作、学习的倾向。
4、生存压力,诱发焦虑情绪和忧郁心理。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青年员工年龄相对集中在18—26岁,普遍心理不够成熟,情绪强于理智。他们大多远离故土,因地域文化、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不同,产生诸多不适感;他们面对岗位竞争、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以及“房奴”、“车奴”的生活压力等等,导致其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增加;他们年轻敏感,易于躁动,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问题容易产生思想波动,有时会有不理智,甚至过激的行为;他们叛逆性强,主观意识较为强烈,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批评与教育,导致一些青年员工在与他人相处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非公企业青年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加之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与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较,思想**工作却显得薄弱,存在认识不够到位、工作主体弱势、工作方法简单和人文关怀不足等诸多问题。
1、认识不够到位。按照非公企业的组织机制和运行规律,加强和开展思想**工作,还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观念也相对滞后;从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环节看,存在着重经济管理轻思想工作,重企业效益轻企业文化,重物化激励,轻**教育的倾向;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对思想**工作做什么、怎么做,还没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有的甚至对非公企业要不要加强思想**工作表示怀疑;相当多非公有制企业还存在思想**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
2、工作主体弱势。非公有制企业虽然按照相关的制度和要求建立了党工团组织等政工部门和机构,但相当多非公有制企业中思想**工作专门机构少、无专职人员、无经费投入、无明确工作任务;兼职的政工人员业务负担过重,待遇不高,多数非公企业中,政工干部还是一些无法胜任经营、销售岗位的人员,总体综合素质偏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思想**工作的热情和效果。
3、工作方法简单。对思想**工作的科学规律和方法研究掌握不多,工作流于形式,方法过于简单,以开会、读报、学文件等“灌输式”,代替“说理式”的思想教育疏导;对思想**工作既是一个系统,也是一项工程的认识不足,缺乏整体协作的精神,形不成思想**工作的“合力”;企业管理者惯用“直截了当”的经济制约手腕,甚至出现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的现象,导致思想**工作缺乏实效。
4、人文关怀不足。部分非公有制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非人性化做法”,造成青年员工工作上精神压力很大,他们认为“工作感觉就像是一个机器,流水线上单调枯燥的动作要反复不停地重复着”;企业动辄就是“愿干就干,不愿干就走人”,缺少亲和力和人性化管理,严重挫伤青年员工自尊心;部分非公有制往往从“我”出发,只强调主体要求,忽视客体需要,掩盖了思想**工作的真正本体——“人”,成为思想**工作*致命的弱点。
三、非公企业青年思想**工作的思路
青年员工始终是非公企业*积极*有生气的力量,将成为推动企业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工作,既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非公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企业青年思想**工作要完善工作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企业文化的载体作用,找准问题,有的放矢,才能确保青年思想**工作的实效。
1、高度重视,完善思想**工作机制。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也是非公有制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生命线。一是要从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主动把做好职工思想**工作放在与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思想**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二是要认真研究当前非公企业思想**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认识非公经济业主同广大工人之间的关系,尊重劳动,尊重劳动创造价值,焕发青年员工在管理、生产、技术和业务工作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完善思想**工作机制,在人员配备、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提供必要保证,发挥党组织的优势,支持党组织和政工干部开展思想**工作,不断提高非公企业思想**工作的水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2、“以人为本”,树立青年思想**工作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思想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本需求为出发点,尊重青年员工精神、生活的需求,建立和谐、和睦的环境,融合东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管理理念。.第一,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青年员工的精神需求。要正确认识和看待青年员工张扬的个性,需求的多样化,始终把青年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人,以平等的主体来看待,尊重他们的个性、思想感情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尊重他们的对企业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第二,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青年员工的生活需求。要从青年员工*现实、*关心、*直接的吃、住、行、娱乐和结婚、生病等问题入手,关心和解决青年员工的实际问题,多为青年员工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对企业有一种“归宿感”,在关心青年员工实际问题中教育和引导职工,不断增强企业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3、企业文化,发挥青年思想**工作载体作用。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是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工作的相容性通俗地讲,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非公企业要借助于企业文化的平台,以自己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在培育企业精神和传导企业经营理念中,使企业员工在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运营流程、合作沟通等基本方面达成共识,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在建立企业的价值体系和规范标准中,引导广大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行为准则办事,使企业成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和约束;企业员工一旦真正接受了企业的核心理念,他们就会被这种理念所驱使,自觉自愿地发挥潜能,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为公司更加努力、高效地工作。总之,在思想**工作中企业文化起到的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4、有的放矢,提高青年思想**工作实效。根据青年员工的思想特点,善于找准企业利益与青年员工利益的共同点、结合点,以此作为非公企业开展青年思想**工作的切入点、突破口,从思想教育和利益维护两个方面去调动业主和青年员工的积极性。一是建立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满足不同层次的青年员工合理、健康的需要,让每名青年员工有实现抱负理想和成长的机会,让每名青年员工有参与管理决策的机会,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二是解决为“资本家”打工的雇佣思想问题。非公企业主要增强大局意识,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合法权益,同时,针对青年员工“打工仔”心态,通过开展****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认识和教育,帮助青工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民营企业也是****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民营企业工作同样是实现自身价值,同样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强化“主人翁”意识;三是开展“健康心理”塑造行动。针对青年员工焦虑情绪和忧郁心理问题,通过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青年员工树立信心,缓解压力,增强自我调节、面对挫折的能力,及时做好青年员工心理疏导,解决思想、心理和情感问题,消除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