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所谓恙虫病,是一种在夏秋季节容易发生的,由恙螨所传播的疾病,病源为恙虫立克次体,该病以前多发生于长江以南的地区。近年来,各地均有恙虫病致死的案例报道。广东省为恙虫病多发地区,在中山市该病也颇为常见,2009年至今,中山市中医院呼吸科就成功诊断并*愈超过40例恙虫病患者。
感染途径
恙虫病立克次体由恙螨(常为红纤恙螨及地理纤恙螨)经卵传递,以叮咬取食物时传给诸如森林、农村的鼠类,包括家鼠,田鼠及野鼠等,人体感染通常在被恙螨幼虫叮咬后发生。
潜伏期或长达3周
潜伏期约6-21天(平均10-12天),起病往往突然,典型病例常以恶寒或寒颤开始:在**周,体温迅速上升至39-40℃,常见有严重的头痛,合并结膜感染充血;在发热的5-8天,躯体常出现斑疹,并常扩展到手臂和腿,它们可能很快消退,或变成斑丘疹,色泽加深;在发热的第1周,可能伴随咳嗽;在发热第2周,可发生肺炎,发病同时可见有四肢酸痛,疲乏思睡,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或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合并症多,常可导致多脏器损害。本病起病急,有高热、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因心肺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焦痂与溃疡为特殊体征
焦痂与溃疡是该病的特殊体征,通过对某组病例进行总结,发现高达90%的病例有此特征。当皮肤受咬后,*先出现红色丘疹,继而变为水疱,以后中心部坏死,形成黑色痂皮,即焦痂。焦痂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2-10毫米,也可小至1毫米或大至15毫米,周围绕以红晕,稍隆起成围堤状。焦痂好发于腋窝、腹股沟、外生殖器、腰、背等处,一般只有一个,有时可有两、三个。痂皮脱落后形成小溃疡,溃疡也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整齐而稍隆起,基底洁净。
不痛不痒难察觉
由于焦痂与溃疡不痛不痒,通常匿于隐蔽处,病人和医生往往不易察觉,易造成漏诊误诊。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卢育明介绍,一旦重症病例发生,往往累及血液系统,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死亡率**。不过若能及早正确诊断并*疗,恙虫病的死亡率不到1%。
[医嘱]
误诊、漏诊高达五成以上
一半以上的患者会被非专科医生漏诊、误诊,该病也被世卫组织列为易误诊病症之一。急诊、门诊科室、基层医院,常难以全方位检查发热患者皮肤,对**时间识别恙虫病有难度;患者本人也常忽视皮肤焦痂的存在,不及时告知医生,导致病情延误。
不明原因急性发热要细致体检
故凡是在此病流行的夏秋季节,遇有急性发热原因未明的病人,须细致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上述典型体征,作出早期诊断。罹患该病的患者,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变化,但是血查外裴氏反应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疗上使用氯霉素等有**,病情能较快**。
[防护]
着长裤长衫
恙虫病并不会直接人传人,故只要市民在登山、踏青或扫墓等野外活动时,尽量不要进入草丛,而且要穿着长袖、长裤、长靴、手套等保护性衣物,同时在皮肤暴露处涂抹驱虫剂,防止叮咬。
沐浴更衣
在离开易感染地后,尽快沐浴并换洗全部衣物,这样就可以大大将危险性降低。
[案例]
在公园草丛中被恙虫咬
“阿叔,你这个不是普通肺炎引起的发热,而是恙虫病引起的”,数天前,中山市石岐区居民吴先生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恶寒发热,体温*高39.5℃,查血常规等各项指标基本正常,但胸片提示:右下肺感染;对症处理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遂入住中山市中医院后作进一步体检。医生卢育明发现患者的左腹部皮肤有一直径约8毫米大小的典型焦痂,追问之下,称两周前去过公园,并曾到过草木丛生的地方。至此,患者得的是恙虫病的诊断基本可以确立。
坐诊医生:中山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卢育明
采写:南都记者刘贤沛 南都制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