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医请先拯救我们的灵魂

2014-07-31来源 : 互联网

陈Sir扬言(第1553期)

如果年年月月,每逢郑仙诞,医生和人们都上山去拜他纪念他,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非常感谢政协委员韩志鹏。韩志鹏称,郑仙诞有“广州**诞”之美誉,比波罗诞还要早1000年,但名气却远不及波罗诞,已经断了100多年了,很多土生土长的广州人都没听说过,他倡议郑仙文化遗址重修。

我就是一个没听说过郑仙诞的广州人。相传战国时期,方士郑安期在广州行医,为拯救民众脱离瘟疫,上白云山遍寻可*绝症的九节菖蒲,不慎失足坠崖,乘鹤升仙。后人在其升仙之地(白云山云岩)建郑仙祠。升仙之日(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则定为郑仙诞。自此,广州形成每年农历七月廿四、廿五“游白云礼郑仙”的民俗。

看来郑仙诞一是与悬壶济世扶贫济困有关,二是与白云山有关。真的值得纪念,续上这本不该断绝的香*。说起悬壶济世,我听说过广州以前有的**有这样的一个帮助穷人的方法,就是当这个医生为富人诊症的时候会在明白告知的前提下收贵一点,而若是遇到身无分文的穷人来求医,则分文不取。这有点像现在刚刚流行的待用咖啡和待用午餐。古时候当然没有现代社会如此健全的医疗**制度。对穷人病患的救济全靠医生和富人之间的默契。现代社会倒是各种制度都好像有了,但医患冲突却越演越烈,而且与贫穷和富贵无关,真是令人唏嘘。光是凭这一点,郑安士就该好好纪念。你说古时候做医生有多艰苦,还要自己上山采药寻药。郑仙是在白云山升天的医仙,如果年年月月,每逢郑仙诞,医生和人们都上山去拜他纪念他,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现在的问题只是,这个延续了千年的郑仙诞刚好在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前断了**,香*能否再续还真的是个问题。

说到这诞那诞,百姓信不信是*重要的。我觉得这一点**可以发力的杠杆实在很短。我想起一件陈年趣事。上世纪70年代,知青下乡,出身不好的青年更加没有出路。很多人都逃港了。但是路途遥遥,沿路有民兵设防,边防军有狗,总之逃港也不是你想逃就能够去的。有的人是一次又一次地去,一次又一次地被反解回来。于是很多青年便悄悄地去拜波罗庙了。那时候去拜波罗庙也不容易,只能够从市区骑单车去,还要悄悄地进去,打枪的不要。而到了地方也不知道波罗庙在哪里———因为庙都给拆掉了,只剩下一堆不成庙形的废墟。但就是这样依然挡不住人们前往祈祷的脚步。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波罗庙是管水路平安的。有时候,信就是这么简单,但力量却是如此之大。

现在时代变了。想去香港有自由行,盖个印买张*车票就过去了。波罗庙重修了,而且被赋予了出超的伟大历史意义,官方也在推行波罗诞。去的人少了几分现实的祈求因而也少了几分虔诚,多了几分游乐的味道。不管怎么说,被拆成了废墟的波罗庙的香*总算再续了。城隍庙的境遇也差不多。然而,韩志鹏委员所倡议的郑仙文化遗址重修有实现的可能吗?我的估计是“两睇”。假如郑仙文化遗址的重修能给白云山带来更多的门票收入,这事有指望。但如果筹款艰难,而门票收入也不乐观,这事恐怕就要泡汤了。

真的没有办法。这不是一个讲信仰的时代。或者这个时代我们不能说没有信仰。大家都信*。有*好办事。能**的事好办。这几乎已经成为了定律。说起广州和白云山还有广州的旅游事业,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软肋———广州的名人资源少,尤其是历史名人资源更加匮乏。也许广州旅游业这点的先天不足,也能够帮忙郑仙文化复活。转个圈,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字。我本来真的不愿意这么俗的,但是没有办法,这世界现在就是这样。仙医郑安期能否先拯救我们的灵魂?

标签: 广州新闻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