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管站旁边的公园及闲置房屋,也被开辟为棋牌、麻将等功能室。南都记者李祖成摄
南都讯记者李祖成马东村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站(以下简称“退管站”)从5月底在杏坛**成立,如今运行已超过一个月的时间,这家在顺德也是*早成立的“退管站”之一运行如何?老年人对其持何种态度?它能不能真正成为老年人活动的一个“大本营”?日前南都记者回访了解其运行现状。
*爆:排队**风雨无阻
马东“退管站”设在马东“幸福驿站”内,这栋两层建筑也是马东村社工的办公地点,5月27日“退管站”挂牌,所有功能室装修一新,并配备了许多实用又时髦的设备。
“每天上午八九点钟,多功能室里都要排队!”社工主任梁丽珊感慨,之前难以想象会如此*爆。多功能室同时具备健身、舞蹈、音乐等功用,配备了可以开展这些活动的设备,但*吸引老人们注意的,是村委会花血本采购回来的三台**椅、多台脚**器及两台跑步机。
“他们有些腰酸背痛的,坐上去按一按,感觉效果马上见到了,以后刮风下雨天天来。”驿站员工称,但老人们需要排长队,有些老人想按第二次就容易引起矛盾,“我们就**了一个办法,当天第二次玩须交一元*,老人们几乎都没意见。”
此前,老人不知道去哪里,更难以寻找自己的“同类”,村委会工作人员、退管站联络人麦彩洁称,现在“老人们都来了,他们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大本营’”。她和社工们还提到,有一位退休干部陈伯,是一名乒乓球高手,每周六下午都会在乒乓球室教人打球,“他很高兴,说我终于有事做了。”
不足:兴趣小组尚未真正行动
昨日上午10:00,马东村委会二楼会议室,十余位退休老人说笑着结伴而出。一个小时前,他们开始了成立以来的第二次“老年人协会兴趣小组”会议,该会议由一名村委会委员和麦彩洁召集,希望各个兴趣小组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构想,反映老年人需求。
马东退管站广受外界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倡导的老年人自我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区别于目前顺德其他退管站,核心就是依托退管站平台,以站内老年人协会为中心,老年人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必要时候村委会给与支持。
老年人协会下设八大兴趣小组,包括舞蹈、太极、乒乓球、象棋、棋牌、党员、为民、健康等。每个小组设立一名组长,日常由其牵头组织活动,并与村委会对接,例如杏坛镇老年人舞蹈组织夕阳红会社副团长梁少珠就是舞蹈小组组长,平常组织练舞;退休军人谭耀欢是党员小组成员,主要为退休党员服务,为贫困党员解决问题。
但这次会议,热热闹闹一小时效果却并不明显,“都没能给出什么建议,不可能一步登天。”麦彩洁淡淡地说,在她看来,退管站挂牌才一个月,大家还未进入角色,这肯定有一个过程,“台子搭好了,还怕没有来唱戏的吗?”
链接
关于“退管站”模式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指企业职工退休后,从原来“企业人”转向“社区人”,转由社区向其提供基本的日常服务。按照顺德布局,今年下半年将在全区全面铺开“退管站”模式,年底前全区14.5万职工退休人员都将享受该服务。此举被认为是提早应对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难题,也是顺德探索“小**、大社会”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