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艺术之桥”为何沉睡8年

2014-08-23来源 : 互联网

广州文创中心设计图。广图新馆。南越王宫博物馆。广州大剧院。文创中心一角。南都记者钟丽婷摄

2006年6月已奠基,2008年主体建筑完成,2013年9月装修招标,2014年8月装修才竣工……究竟是什么项目,建设耗时逾8年?这就是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中心(下称“文创中心”),设计源自德国**赫尔佐格之手笔,曾被誉为“开放自然空间中的艺术之桥”。

8年前,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华曾为此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的奠基铲起**抔土。日前,已是市长的陈建华再次来到文创中心,工人仍在进行装修收尾工作。“艺术之桥”估计年内可投入使用,成为集文艺创作生产、展览、办公于一体的文创中心。

当下:“鸟巢”设计师作品被当“烂尾楼”

在广州大学城中心湖西侧,沿内环西路与华师一路交界处的斜坡而上,郁郁葱葱的两座山谷之间,架起5层高的砖红色长形建筑,看似一座宏伟的跨山大桥。几乎没有人知道,这座“大桥”的名字叫“文创中心”。其与北京**主场馆“鸟巢”,有着深刻的血缘关系———两座建筑的设计师为同一人托马斯·赫尔佐格。

“咁巴闭?我还以为是烂尾楼呢!”在这里生活了4年的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小郑觉得惊讶。也难怪,整座建筑几无装修、长年空置。附近有环卫工记得,好几年前装上去的铝合金窗,因没有人使用,都生锈了,*近装修才又换了新窗。

曾经:**项目文化体改的实践

事实上,广州市当年为建设“文创中心”,筹备时间长达3年,*终通过**招标定下设计方案。2006年动工兴建时,建筑规划总建筑面积为30070.6平方米,相当于广图新馆的1/3,预计总投资达8000万元。

据悉,该项目不仅是一项**文化设施,更是当年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实践:整合市文化局属下的广州文艺创作研究所、广州画院、广州雕塑院等资源,组建广州文创中心,设立工作室制度。

按照当年的设想,“文创中心”要在全国公开招聘**组建个人工作室,实行艺术创作的招标、采购、项目资助和奖励制度,吸引人才。

探因:思路调整资金缺口

“文创中心”奠基之时,明确宣布项目将在2006年底封顶,2007年2月交付使用。2008年,“文创中心”主体建筑完工。根据媒体当年的报道,时任市委宣传部部长王晓玲曾于当年底前往该中心考察,并透露了在建文化设施出现的资金缺口等困难。

2009年,原定进驻“文创中心”的广州画院已另觅他址,根据规划拟落户白云山畔的白云新城。此后,“文创中心”项目在媒体上悄无声息。据了解,2010年亚运会前后,此建筑曾被临时征用成为组委会的指挥和办公场地。

“文创中心”项目因何延迟至今?据***门的知情人士透露,此与主官的更迭、执政思路的调整、投入的压缩有很大关系。“大量的文化项目在那段时间进展缓慢或者调整,比如南越王宫博物馆、广图新馆等,很多人甚至已经忘记文创中心了”。

回归:广州画院等4单位重新进驻

2012年,市长陈建华曾前往“文创中心”调研,并提出“创作中心的建设体现了思维创新,符合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同时要求“统筹并加强全市的文化设施建设”。

2013年,在穗府19号文《关于加强广州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中,“文创中心”被列为“十一五”时期遗留、亟待完成的项目之一。

与此同时,白云新城项目有所调整,广州画院**另建,确定将和广州雕塑院、广州文学艺术研究院一同回归文创中心,并且加入了新成员———广州话剧艺术中心(部分)。

启用:全面开放各进驻单位年内搬入

今年3月开始,“文创中心”启动装修工程,在原有毛坯基础上建设天花吊顶、配置电气照明、加装水表电表,更换铝合金窗户,同时在外立面粉刷防*油漆。工程总投资,预计为2700万元。其间陈建华至少两次前往“文创中心”进行调研,要求工程保质保量,收尾工作加紧完成。陈建华建议,“文创中心”要加装人货梯,并将*层美术馆约2800平方米交给广州画院管理使用,策划常年展。然而据了解,在目前的投资金额中,并不包括货梯的安装和展览厅的装修。

据悉,“文创中心”的基础装修工程将于本月底竣工,文广新局已要求各进驻单位年内搬入。然而,广州画院院长方土表示,建筑内部装修仍然粗糙。他估计,该中心包括美术馆的全面启用,起码等到明年。

德国**心中的生态建筑

“艺术之桥”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中心经过多轮方案投标,*后选中德国建筑师赫尔佐格“开放自然空间中的艺术之桥”的方案。赫尔佐格教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系主任。其在生态建筑领域的建树受到**建筑界的广泛关注,他本人也被视为近20年来的太阳能建筑和建筑革新领域的开拓者。

在《建筑与环境》2007年第2期的一篇论文中,深入分析了赫尔佐格在广州文创中心设计方案中,是如何处理建筑形式、功能和生态节能之间的关系的。

*先,由于地形的限制和设计概念的结合,广州文创中心造型为横跨南北两座山头的桥,其主要朝向为东西向,所以建筑考虑遮阳系统。赫尔佐格在文学院和画院部分建筑物做了内外两层,外层为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桁架,内层为房间的外墙,在内外两层之间的中间层做遮阳格栅。由于建筑附近有大量的毛竹,这些遮阳的格栅可以就地取材,用防腐处理过的竹子去做,既经济又体现文化气质,而且清水混凝土的外部结构大桁架与后面的竹格栅在材料上形成强烈对比,使得原本比较纯粹的外形变得层次丰富。

赫尔佐格曾经说过:“生态建筑,并不是简单的绿化和阳光,其真正目标是为了节省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

知多D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中心:

一栋5层高集文学创作室、画室、雕塑室、展厅、多功能厅等于一体的综合楼。该中心的地上建筑面积分为公共区和文学院部分、雕塑院部分以及画院部分。公共区主要包括一个2846.30平方米的展览厅、一个1295.59平方米的多功能厅、一个578.38平方米的“音像资料制作/摄影工作室”、三个会议室,若干个阅览室、课室、文娱室、综合档案室以及办公管理用房等。

那些年“一拖再拖”的文化设施项目

广图新馆拖工5年

2006年2月20日,建筑总面积9.8万平方米的广州图书馆新馆奠基,投资总概算约8.4亿元,曾预计于200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8年6月,广州图书馆新馆建设悄然停工。次年,政府追加拨款,广州图书新馆建设得以继续。

2012年底,广图新馆部分开放,直至2013年6月,才全面开放。

南越王宫博物馆拖工4年

2009年8月,总建筑面积为20177平方米的南越王宫博物馆(一期)动工,曾预计于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落成开放。

亚运期间,博物馆内备受关注的“曲流石渠”曾进行过短暂的展示,后又被重新回填。此后,博物馆经历了几轮部分开放又关闭。

2013年7月对南面区域进行围蔽施工。至2014年5月,博物馆才全面向公众开放。

广州大剧院拖工2年

2005年1月,投资超过10亿元的广州大剧院动工兴建。曾预计2008年建成,成为继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之后的中国第三大歌剧院。

直至2010年4月,广州大剧院才落成。据媒体报道,大剧院的建设难度堪比鸟巢,*终耗资近14亿元。

“文创中心”这8年

2006年6月

奠基,此前经过3年筹备。

2008年

主体建筑完成。

2009年

原定进驻的广州画院另觅他址。

2010年

被临时征用成为亚组委办公场地。

2012年

市长陈建华曾前往“文创中心”调研。

2013年9月

装修招标。

2014年3月

启动装修工程。

AⅡ04-05版

采写:南都记者李晓瑛钟丽婷

标签: 广州新闻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