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科学
Green
南都讯日前,市卫计局启动了Ⅰ型糖尿病干预项目,该项目暂定开展3年,市**今年将投入600万用于项目开展,今后可能还将视患者数量的增加而加大经费投入。据悉,中山全市现有1000多名Ⅰ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将可免费获得由**提供的指定胰岛素,并享受每年一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套餐筛查等服务。糖尿病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记者邀请市慢性病防*中心医生为您解答。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符合以下任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症状者,同时**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空腹血糖为6.1-<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或空腹血糖为7.0mmol/L,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11.1mmol/L
年龄
≥45岁
超重与肥胖:(体重指数≥24kg/M2)
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有Ⅱ型糖尿病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妊娠糖尿病史
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疗
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mmol/L及甘油三脂(TG)≥1.70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疗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静坐生活方式者
医嘱
糖调节受损是Ⅱ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每年约1.5%-10%的患者进展成为糖尿病。
超重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2-4倍。
高危人群应尽早筛查糖尿病。如果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
糖尿病的*疗
营养*疗、运动*疗、药物*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疗措施。
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
积极*疗,避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糖尿病患者饮食4大误区
不吃或很少吃主食
有患者将主食控制在每餐仅吃半两到一两,这会造成主食摄入不足,如果总摄入热量不能满足人体正常代谢需要,可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营养不良,身体机能下降,严重可产生饥饿性酮症酸中毒。
吃粥和吃饭一样
粥更容易被肠道消化吸收,消化过程消耗的能量较少,胃排空时间比较短,使血糖升高的速度较快;相对而言,饭消化、吸收及排空较慢,对餐后血糖升高的影响也较少。
水果含糖多不能吃
其实并非所有水果含糖分都高,如苹果、梨含糖12%左右,西瓜含糖4%.且主要成分是果糖,少量食用对血糖影响不大,但应适量,且食用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
降糖食品、不甜的食品可多吃
所谓的“降糖食品”,虽然表示不含蔗糖或麦芽糖,但大部分都含木糖醇或糖精等甜味剂。即使没有甜味,这些“降糖饼干”等食品,大多以面粉等为原料,在体内消化吸收,也会产生热量和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如何预防糖尿病
对糖尿病的发生起关键作用的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质指数达到18~24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可减少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营养均衡、品种多样,做到低糖、低盐、低脂、高膳食纤维。
避免久坐,坚持运动。
维持体重和腰围在正常水平以内。
戒烟限酒,避免熬夜。
坐诊医生:市慢性病防*中心医生李正添
采写:南都记者何伟楠
南都制图: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