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 考验教师也考验家长

2014-09-20来源 : 互联网

记者观察庄树雄

前天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活动,**走访了4所学校的课堂。虽然在每所学校呆的时间不长,如走马观花,但个人还是受到很大触动。

相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读书的人,对课堂的印象比较一致:学生挺直腰杆,双手叠放在桌面,老师正襟危坐讲台上。如果加上窗明几净,整齐划一的书桌,戴着老花镜的慈祥的老师,那就是一幅**的教书育人的图画了。

但现在的课堂早已面目全非。在我们看到的课堂里,大多数是“吵吵闹闹”的。老师花尽心思让课堂变得有趣、生动,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好奇心。学生们,有的跟着老师“声嘶力竭”喊英语,有的上台表演,有的和老师玩起游戏,也有的交头接耳、开玩笑甚至在教室里随意走动。

眼前所见,****了我对传统课堂的印象。毫无疑问,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是快乐的,真正体现了“玩中学”。而且,课堂的功能也是多元的,它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锻炼了学生们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自信,甚至还有表演的能力。

面对看起来“闹哄哄”的课堂,我不知道老师的心境如何,至少我为他们捏了一把汗,特别是对那些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应该挑战不小。

课堂组织方式、教学方式的大变革,必然要以老师的思维、教学习惯的大变革为前提。私下底听不少校长说过,他们确实更倾向于让年轻老师担当改革先锋,因为他们更具可塑性,没有太多束缚,却有更强烈的创新意识。

但我觉得这也有矛盾之处。作为起步的小学一年级,应该是整个基础教育中*重要、*核心的阶段,其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高的。理想的一年级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懂得“察言观色”,有强大的气场,要恩威并施、张弛有度,要hold得住全场。而这些,似乎并非刚入职就能获得。

另一方面,在一个多元的“流动”的课堂里,学生的活跃程度更高,脱颖而出的学生“万千宠爱在一身”,但那些相对沉默、落后或“浑水摸鱼”的学生,是否更难得到兼顾?国外全科教学之所以成功,或许与小班化教学也有关。但这在当下中国还很难做到。那么,如何在喧闹的课堂里做到“一个都不掉队”,或许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此外,我发现现在的课堂,正如整个社会所提倡的那样,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这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否也要注意“物极必反”?无论是家长对子女,还是教师对学生,如果永远是一味地表扬和鼓励,而没有相应的约束、批评或管教,是否也会增长孩子的娇惯之气?

*后的感触是,教育应该内外联动,大家一起来。很多家长把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割裂开来,认为孩子到学校,一切都是老师的事,对于孩子在校园里接受怎样的教育,表现如何,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异同毫不关心。如此,就很难形成教育的合力,不仅学校的改革举步维艰,就是家庭教育的质量也会受影响。

新时期的教育,应该是学校开门办学,家长积极参与,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局面。

本版言论仅代表记者个人观点 欢迎读者就记者言论互动 邮箱:nd0755@163.com

标签: 深圳新闻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