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场**:亲亲袋鼠**早教顾问符欣、广州晴朗天**心理咨询师袁荣亲
开学将近一月,可踏入幼儿园的孩子还赖在爸妈的床上不肯走。究竟从何时开始让宝宝与爸妈分床呢?如何实施分床,对于宝宝才是*适宜的?面对宝宝在分床过程中的各种小怪癖,爸妈又应如何应对?记者近日采访了有关**为家长们指点迷津。
小调查
3岁前同床陪睡,你支持还是反对?
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也就是3岁之前,到底该不该和父母一起睡呢?记者联合亲亲袋鼠早教机构对100位妈妈进行了一次小调查,调查显示,认为3岁前应该跟孩子同床的家长占56%,反对亲子同床的占44%。
支持亲子同床的理由:
1、满足孩子亲子依恋的本能,即孩子喜欢温热、柔软的触感。
2、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3、亲子同床让宝宝睡得更安稳,一觉睡得更长。
4、弥补职场妈妈白天陪伴的不足。
5、方便夜间哺乳及照料。
6、同床睡更安全,防止宝宝跌落。
反对亲子同床的理由:
1、分床更安全,同床容易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
2、影响夫妻关系,家庭结构失衡。
3、影响孩子*立性,对父母过度依赖。
4、影响大人和小孩的睡眠质量。
5、孩子抵抗力不足,易被家长传染。
6、形成奶睡的坏习惯。
何时分床睡
1岁之前不建议
什么时候让宝宝分床?袁荣亲觉得,关于和宝宝分床睡的时间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但小孩子在1岁以前不管是早教**和儿童心理学家都是不主张分的。因为1岁之前,是孩子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期。在这个期间,父母要经常拥抱小孩、抚摸小孩等,来进行亲密关系的建立。但对于不少城市家庭而言,由于工作的关系,白天很难亲力亲为照顾孩子,父母与小孩之间的亲密接触本来就少,对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很不利的。因此,建议不要分床睡。
1岁之后看依恋关系
1岁之后是否就可以分床睡了呢?其实也不尽然。“1岁以后是否跟孩子分床,要看小孩跟父母是否建立了健康的依恋关系。”在袁荣亲看来,亲子依恋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安全性的依恋关系,父母跟小孩有一个比较好的连接,父母在场时小孩感到很安全,离开时,小孩会表现轻度的焦虑,非常期待父母回来,但这种焦虑不会特别明显,只是有些不安,依附关系比较亲密但是会接受分离,因为孩子建立起了安全感,也会接受父母不在场;第二种是矛盾的依恋关系,不管父母在不在场都会闹,会不安,不高兴,既想要父母在场,父母在也会不安,这就是不安全的依恋关系;第三种是回避型的依恋关系,不管父母在不在都表现冷漠,如果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必须用更多的亲密行为重建亲密联系。亲子依恋关系建立得不好,建议晚一些再分床,否则对小孩子成长不利。
孩子没有明显分离焦虑再开始分床训练
“我们不建议孩子过早做分床训练,只有当孩子没有明显的分离焦虑,内心获得稳定的安全感,身心走向*立时,即‘爸妈不在身边,我也知道他们爱我,我很自在很安全’时,就可以尝试分床睡了。”符欣认为,4-6岁是适合中国孩子分床睡练习的好时机,此时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度过了安全感和社交情绪倒退的不应期。几乎每个孩子,即使安全感强的孩子,入园后都会出现这一不应期。
分床准备
如果父母决定和孩子分床睡了,在如何做好分床准备方面,**符欣给出如下建议。
在洗漱、换睡衣等程序后,要好好哄睡
分床前的准备,可以从哄睡开始。所谓的“哄睡”,是指睡前**:唱唱摇篮曲、亲子阅读(小宝宝可以看触觉书)、听故事,聊白天发生的事情,在被窝里玩个安静的过家家游戏,与宝宝轻柔地互动、沟通,让其安静、安全、安心,每次20-30分钟为宜,哄睡结束后,和宝宝说KissGoodnight“晚安吻”,然后一起入睡。严格上讲,不包括洗漱、喂奶、上洗手间、换睡衣、走动摇动等,因为大部分家长往往把劲全使到洗漱等杂碎事情上,完成这些任务后直接拉灯睡觉,孩子很难安静下来自主入睡,分床睡难度就更大了。
“哄睡”是一种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沟通,从孩子一出生起就可以进行,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形成规律,特别是针对白天上班的低龄儿家长。对于已上幼儿园的孩子和已经分床睡的孩子,睡前是TA与家长分享**喜怒哀乐的温馨时光,孩子会因为眷恋享受这一段时光而不抗拒睡觉。
分床分房睡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须循序渐进
1、在父母房间,刚开始开启分床睡的流程。在孩子床上,父母通常需要1-2小时的哄睡,孩子才能在父母同床陪伴下入睡。
2、在父母房间,在孩子床上,只需要15-30分钟的哄睡就可以在父母的同床陪伴下入睡。
3、同一房间内,分床睡,睡前哄睡,孩子的小床开始可以挨着大床,让孩子半夜可以看到或摸到家长。
4、同一房间内,分床睡,睡前哄睡,孩子的小床与大床慢慢拉开距离,但要在孩子视线之内。
5、在孩子的房间里,在孩子的床上午休,睡前哄睡,陪睡。
6、晚间,在孩子的房间里,在孩子的床上,睡前哄睡,陪睡。
7、在孩子的房间里,在孩子的床上,睡前哄睡,孩子睡着后离开。
8、在孩子的房间里,在孩子的床上,睡前哄睡,KissGoodnight,熄灯,不等孩子睡着离开。
(孩子适应前一步后,即可尝试下一步骤,家长可视自己孩子的情况,合并步骤。从陪睡到分床、分房睡,需要提前半年到一年的准备时间。)
Q&A
让孩子爱上自己的床,从让TA装饰床开始
Q:如何让孩子爱上自己的床及卧室?
符欣:让孩子自己挑选床单,自己装饰自己的卧室,摆上自己的照片、书、玩具、奖状等。尊重孩子的*立空间,让孩子享受*处,出入敲门,经孩子允许才入室。把和孩子在TA房间和TA一起游戏、睡觉当成福利,而不是负担,比如“今天我可以在你房间看一会你的书吗?”允许孩子说“不”。
Q:奶睡、摸着妈妈身体某个部位才能入睡的孩子如何分床?
符欣:含着乳头、摸着妈妈肚子、头发、抱着小被子、小公仔睡觉的孩子,是身心发展需求被忽略,特别是触觉发展需求缺失、陪伴质量不高造成的,孩子用“借代”的不当方式自我满足对妈妈的依恋。此时切忌强行制止,更不宜强迫孩子*自分床睡,应陪睡并与孩子重建哄睡流程,如孩子要摸着妈妈,可白天和宝宝亲吻拥抱,玩些不同质感的玩具,满足触觉敏感和依赖,也可一起游泳洗澡,睡前给宝宝**、在身上画画、猜手指游戏来满足孩子对体肤之亲的需求,丰富白天的育儿活动,增加陪伴时间。
Q:孩子到了3岁还要奶睡、吃手睡怎么办?
符欣:奶睡,可以换成读绘本,讲故事。孩子吃手睡,可以准备一些公仔给他,玩一个哄睡的过家家游戏,给他摆布。此外,孩子睡前的一些小动作如摸自己生殖器官、夹腿,可以白天通过跳跳、攀爬等大运动来增加孩子的身体意识,特别是下肢的意识来解决。
3岁之前,到底该不该和父母一起睡?
反对亲子同床
44%
应该同床睡
56%
南都制图:何欣
决定分床前,可对孩子进行可否分床的小测试
□在家睡,不挑人,和爸爸、和妈妈及其他家庭成员、甚至不常见面的表哥表姐都可以安然入睡。
□陪睡时,孩子能在30分钟内睡着。
□午休时,孩子偶尔可以无人陪伴、*自小睡。
□外出时,在父母陪伴下,不挑床不挑房。
□孩子没有睡前吃手、奶睡、恋物的习惯。
如果宝宝通过了上述五项测试,父母就可以放心让宝宝分床了。如果宝宝不具备分床条件,父母则应该适当延长分床时间,并做多一些分床准备。
采写:南都记者米春艳实习生高子舒
南都插图:彭莉羚(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