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布置邓伟根摄影作品。
邓伟根的微博上,身份认证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却**没写出**头衔。在邓伟根多年的从政生涯中,经济学**的学者身份,使得大家一直都亲切地称他为“邓Sir”。平时,邓伟根还喜欢登台唱粤剧,在圈里也就有另一个身份———曲艺爱好者。
延伸阅读
“后邓伟根时代”
南海该怎么走?
1.“月亮”企业何时出现?
目前,南海民营企业工商登记超过14万家,贡献了南海70%的GDP和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就业。然而,“星星满天,不见月亮”同样是长期的现状,特别与拥有美的、碧桂园等大企业的顺德区相比尤为明显。“邓伟根*下,南海还是没能涌现出一两家能与顺德大企业一争高下的本土企业,这是遗憾。”丁力指出,南海拥有大量中小私企,但没有一个大体量的企业来占据主控位置。
如何打造“月亮”企业?丁力建议,在“后邓伟根时代”,南海需要对经济发展加多把“法*钥匙”,营造更好的经济环境。近些年,南海区相继推出“雄鹰计划”“选种育苗计划”“北斗星计划”等民营经济扶持项目,体现出邓伟根的雄心和决心。“但发展如此多的经济项目,还是需要通过法律来进行监管严控的。”
丁力认为,目前南海虽然市场经济繁华,但实际的市场经济基础并没有打牢,也经不起各项风险侵袭。“就像你走在公路上,发现了一片庄稼地,远处看觉得很不错,但走近细看,便会发现里面不光有庄稼,还有部分野草。南海接下来一定要在法*经济方面下狠功夫,逐步将繁盛庄稼地里的野草逐步除去。”
2.数据统筹局的第二份“作业”
今年5月30日,南海区数据统筹局挂牌成立,藉此打破部门之间信息互通的行政壁垒,实现数据统筹共享。在全国来看,这是*创,因此也备受关注和期待。
数据统筹局几乎是邓伟根亲自栽种出来的成果。该局副局长林莉透露,今年春节放假回来后,以邓伟根为*的区委区**领导便找到她,表示组建一个大数据管理部门或管理中心。邓伟根曾透露,曾花整整3个月,专门听取各部门对于数据统筹共享的意见和建议,之后正式成立数据统筹局。
直到8月,该局终于交出第一次“作业”,分别为图识南海、数说南海、信用南海、法人平台和“南海一点通”超级APP。但使用后,只能说是差强人意,远远达不到当初所描绘的美好蓝图。当然,这也只是第一阶段的作品,不应苛求,未来数据统筹局要做和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初期提及很多的电子证照库、决策分析应用等。
3.“三旧”改造试点,能否释放更多土地潜能?
今年8月初,省**正式批复南海成为广东新一轮深化“三旧”改造综合试点,试点工作方案中,包含集体土地流转、农村社区公寓等四个方面,整个试点工作将持续到2020年。目前尽管成效显著,但南海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常务副局长黄文富认为,“三旧”改造仍然存在政策释放力度不够、土地权属人利益分享机制不完善、审批流程繁琐、旧村改造步履维艰等问题。
同样的改革思路,9月17日(邓公示前一天)南海区**发布的《关于实施“中枢两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中也列举两大举措:一是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化改革,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推动城乡土地资源自由流动;二是改革完善宅基地制度,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立宅基地收回与退出机制。
成为试点,能否成为释放农村集体土地潜能的契机?让我们拭目以待。
微博达人
178433,是邓伟根微博@樵山潮人的昨日粉丝数量,叫一声大V不为过。微博达人这个身份对于邓伟根而言,已经很出名了。自2011年2月正式开通,该微博在不到10个月内,粉丝数量突破12万。
由于开通时间与就任南海区委书记时间相近,数年记录的1.6万余条微博里,很多都是他关于南海发展的见解和想法。目前置顶的一条,是关于南海四风问题,“四风问题查摆是作风建设的牛鼻子……小伙伴们,请多拍砖灌水,帮助查摆四风上问题,以作风正,事业兴,推动改革重深化,南海再出发。”
当然,作为个人微博,邓伟根也流露出个人生活和个人情趣的种种蛛丝马迹。比如想着导师的教诲,“做人做事,先做人才能做事”;比如感叹季节变换,“千古高风说到今,春之华,秋之实”;比如逛逛商场,“送女回校,静悄悄入万达广场看看”……
而他早期的一些微博,还有家庭生活的踪迹:跟普通中年人一样,他也会动手给小孩做早餐,也担忧父亲的身体。周末,他也同样享受天伦之乐:“听儿子弹钢琴《春江花月夜》;女儿弹古筝《战台风》;享受极其幸福的天伦之乐。”
当然,随着微博热的下降,@樵山潮人发送微博的频率也有所下降,多时一天三四条,现在有时一天只有一条。不过其早上发微博的习惯依然未变,经常可以看到,早上五六点就会发出消息,让粉丝们都觉得他太勤快了。
邓伟根履新江门,而“樵山潮人”的微博名则透露浓浓的佛山气息。会改名吗?答案是不会。数日前,邓伟根在市委市**某内部会议中透露仍然会保留该微博原名。“微博不改名,依然叫潮人、顺德公、南海佬,希望今后看到家乡的更多精彩。”一名会议参与者称,邓伟根如此说。
曲艺爱好者
邓伟根对曲艺有多么热爱?如果在网上搜索一下,你会发现他出席的很多活动都与曲艺有关,而且他本身就是南海区曲协会员。
最新的一则是,本月初,邓伟根赴云浮市云安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并深入石城镇高龙村进行调研慰问。其间,邓伟根还带领南海区文化艺术团,为当地群众带去一场“粤韵悠扬、南云情深———2014南海区帮扶云安县文化交流演出”,并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郭凤女一起登台献唱,让当地群众过足戏瘾。
邓伟根不仅喜欢听粤曲,也喜欢唱,也经常与粤剧名伶郭凤女合唱。在郭凤女的百度百科资料里,也能找到邓伟根与郭凤女合唱时的合照。媒体公开报道两人合唱的新闻也不少,早在2011年9月25日,郭凤女折子戏艺术专场在南海影剧院上演,邓伟根也接受邀请登台与郭凤女合唱了一曲《狄青闯三关》。当晚的演出费用系南海区**采购并向市民免费开放,邓伟根在当时还表示“由**采购、向市民免费开放的文化演出今后可以再多些。”
今年3月28日晚,南海区、大沥镇两级曲艺家协会曲艺发烧友齐聚盐步平地私伙局,邓伟根以区曲协会员身份到场助兴。今年6月26日晚的“沥商善行天下”慈善晚会上,邓伟根与郭凤女合唱粤剧《家·南海》,此曲演唱时段,慈善晚会就增加了200多万元募捐款……近些年,南海曲艺一路走来,总能看到邓伟根频频献艺。
据大沥平地曲艺社社长黄栳兴介绍,邓伟根爱好粤剧,来黄氏大宗祠唱过三次粤剧,其中还有一次与平地粹华曲艺社的社员们一起合唱。平地曲艺社的社员们表示,邓伟根唱功很专业。
前不久才落幕的南海*届古村落调研大赛负责人、中山大学**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陈永杰表示,邓伟根对于南海本土文化的保育很有贡献,其中一点就体现在粤曲的发展上。“和禅城是鲜明对比,禅城的粤剧表演现在居然经常向南海借兵,反差太大了。”
外面诱惑太多了,我喜欢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繁忙一些。———邓伟根
学者**
“弦歌不辍当年志,重抖精神谋新篇。”2006年暨大百年校庆时,邓伟根如是赋诗言志。其时,他的名片上印有“暨大经济学博士”字样。不过更为人熟知的,是他当时“高明区委书记”的头衔。
也许并不能片面地用“学而优则仕”来形容邓伟根,不过这位暨大经济学博士出身的官员,确实能够将书生气息带到官场上,也能够结合学术研究创造出不一样的理论。
正如他在校庆时所言“重抖精神谋新篇”,自2003年起,一篇名为《共筑西江产业带实现区域一体化共赢发展格局———打通泛珠三角经济纵深的最佳途径》的论文被抛出,文中把高明称之为西江产业带的桥头堡,署名落款为暨大教授邓伟根。随后据此文而产生的波纹效应,由2003年和2004年高明区举办的第一、二届西江产业带发展论坛开始扩散,直至2005年,在*届西江产业带发展论坛上,“西江产业带”的特殊地理位置被反复提及。
就在2010年,邓伟根上任南海区委书记时,就风趣地调侃说:“我还是习惯大家叫我邓SIR,或者叫小邓也行,我还是听这个习惯,反应也会快一点。”
在进入官场之前,邓伟根是暨南大学校长助理。1981年就读于暨大,现为暨大企业管理系教授,开设《产业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课程。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2006年校庆时,其时44岁的邓伟根在暨大已经待了整整25年,见证了暨大四分之一世纪的成长与荣光:进入暨大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13年后,32岁的他成为华南地区第一个暨大自己培养的经济学博士,并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11月,他先后任暨大校长助理、学校产业办公室主任、MBA教育中心副主任等职的他成为中国第一位博士镇委书记。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与邓伟根打过几次交道,感受到他确实是一名学者型领导,“他好学习、好研究,学者气息很重很容易感受到。”
“外面诱惑太多了,我喜欢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繁忙一些。”2003年,他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外面诱惑多不多,不好说,但他繁忙的生活中,很大一部分被学术研究占据。把学术研究称为“人生中最大乐趣”的邓伟根,10年从政生涯中,出版了《产业生态学导论》、《产业经济学研究》等书籍。这些作品得以出版的动力,按他的说法,源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又清晰体现在了上文中提到的西江经济带理论中。他所带领的“博士团队”,坚持了11年,从区域协调、产业生态、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等不同研究角度,专注西江产业带研究,带出5个博士、5个硕士。同时,3本切合国际兴起产业生态课题的书籍出版,让邓伟根感到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诚如他所说,“重抖精神谋新篇”,在学术领域,他所为人记住的,始终还是“暨大经济学博士邓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