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社区行
LAJIFENLEI
南都讯记者郑雨楠 作为广州市内受**的荔湾区“西村样本”,早在2012年时便启动了垃圾分类工作,小区内设置厨余垃圾处理机,将厨余变化肥;其间引入公司进行合作,将“收买佬”进行收编责任制,在辖区内回收低值回收物及有害垃圾等。近日,南都记者进行实地走访,有居民表示,“垃圾分类好,但居**识还未能**跟上。”
将**收买佬变作宣传员
在荔湾区西村街辖区内,沿街便可见到“垃圾分类便民回收服务点”,作为生活区域内的垃圾分类站点之一,辖区内共设置了15个服务点和一处低附加值回收点。而站点的服务人员,均来自被收编的“收买佬”们。
据介绍,40多名来自辖区内的“收买佬”,穿着统一服装,进行统一管理,被分别安排到社区的不同站点工作。“他们还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作为西村街垃圾分类的合作方,来自分类公司的负责人向南都记者介绍,被收编的收买佬们,除了引导他们负责周边的垃圾回收,还会对其进行培训。”
在西村街辖区内,沿街的五金店门前均可见到红色的“有害物质回收箱”,街道的工作人员介绍,“全街18家五金、医药商铺参与了有害物质回收。”据了解,该辖区还通过悬挂有害物质收集箱和张贴收集指引,在居民区内设置了169个有害物质**投放服务点。
铺设有害物质回收箱见成效
有居民表示,“家里偶尔才有一两个电池坏了,有时就一起丢在垃圾桶里了。”来自西村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则表示,这类情况*常见,“而*方便居民、*有效的回收方式是重新设置有害垃圾回收箱。并且安排每三天便巡查一次。”据*新统计数据显示,在铺设有害物质回收箱后,仅今年7月,便收集了1335节各类电池、130多根灯管及132件电子废弃物等。
走访过程中,有居住在环市西苑的居民坦言,“刚开始宣传的时候,我真的在家里执行了垃圾分类。家里设置了好几个桶,但每次丢垃圾时,总会见到有人乱丢,没坚持多久,就**进行分类了。”
据了解,每逢周六、日街道会在不同社区展开玻璃、大宗家具、废旧木头、废旧纺织物等低价值资源的回收,并通过回收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居民对此表示肯定的同时也坦言,“如果是大批量的,可以考虑叫人上门回收,可一般家庭里有玻璃瓶都不会放太久,怕不小心摔碎了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