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回应]斩断“红顶商人”利益链条 清理更要处理

2014-10-03来源 : 互联网

戴着**的帽子,拿着企业的票子,屡被禁止的“红顶商人”,仍在编制内外自由游走———*新数据显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共排查出党政干部在企业兼职近8万人次,完成清理约5.5万人次,这一组数字表明,所谓“红顶商人”已成官商之间畸形且较普遍的一种“仕场生态”。

党政机关**干部身兼“两职”,一边代表**行使公共权力,一边代表企业“以**为目的”,让权力和利益实现充分的交集,其中的弊端不言自明,他不只是像**所言,党政机关货币化工资水平与国企相比有很大差距,利益驱动下,干部有利可图,企业借权生财,自然“一拍即合”。实际上融入公共权力背景的企业,本身就不符合市场正常的游戏规则,甚至干扰和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某些官员寻找机会到企业兼职,说白了就是在实施权力寻租,而企业更乐意让权力官员身兼企业要职,并不是看重官员经营管理的水平,目的也是借助官员手中的权力,为企业参与不正常的市场竞争提供帮助和便利。

其实,曾几何时,党政机关**干部到企业兼职还被誉为是拯救国企的“先进经验”而进行**,在市场经济伊始,一些地方以所谓给地方国企**良好经营环境为由,几乎每一个地方国企厂长经理头上,都顶着**职能部门的官衔。党政机关**干部到企业兼职,是滋生**的温床,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三令五申禁止**干部到企业兼职,一些官员之所以我行我素,“聋子耳朵不怕雷”,一是通过这种兼职,官员本身可以获得*大利益,将某些不合法的收入合法化;二是违规的成本几乎等于零,相关部门在对官员到企业兼职的问题上,往往是只谈清理不谈处理,而一些官员到企业兼职,本身背后就有**相关部门的支持,一句“组织决定”几乎将所有问题化解,以至于官员兼职企业像“割韭菜”一样,清理“一阵风”过去,往往很快就会反弹。

对于党政机关**干部到企业兼职,应当不止于清理,更不能搞“一阵风”的清理,应当建立长效的个人惩戒机制。而据2013年年报数据显示,曾经在党政机关或者公检法系统有过任职经历的官员独董超过900人,这些独董分布在约800家上市公司中。也就是说,平均不到3家上市公司,就有1人次的官员独董。而经过短短数月排查,就查出党政干部在企业兼职近8万人次,完成清理约5.5万人次,显然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由此更能看出党政机关干部在企业兼职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只清理不处理,不提高**干部到企业兼职的违规成本,不排除还会出现“你方唱罢我登场”,“捞一把就走”的反弹。□朱永华

标签: 东莞新闻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