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语浓:“迎相公”:祈福风俗埋没民族情怀

2014-10-21来源 : 互联网

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元相公画像。

新的祀主在虔敬迎接相公爷登坛安坐。

“迎相公”的步队在六吉村巡游。

【采风】

●本报记者 刘奕宏 通信员 冯锡煌

日前,笔者偕友人驱车数十公里,来到平远县仁居镇的六吉村,为的是近距离考查本地传播了600多年的传统风俗勾当——“迎相公”。客家地域的酬神勾当,是个很是遍及的风俗现象,然而在这个与江西交界的小山村,在那虔敬的蒲伏人群里,在那氤氲的香*缭绕中,竟然埋没着客家先民的悲壮汗青,流动着渗入血脉的千年民族情怀。

相公不坐庙,长留苍生家

11月29日 是夏历十月十六,阴雨绵绵了一个礼拜的天公俄然转晴,六吉村的村民说:“我们这里迎相公老爷,典礼起头后从没有碰到下雨的事,祖辈以来皆是如斯  。”迎神祭奠勾当起*在村民刘学彬的家进行。在他家的上堂正厅壁上挂有一幅庞大的画像,三位神祗赫然肃穆,村民介绍这三人恰是他们祖祖辈辈  崇奉的三元相公爷: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位宋末闻名的抗元**,为民族气节献身的表率。三位相公爷已在祀主刘学彬的家里供奉了8个多月,今天要进行的典礼是经由过程盛大的酬神勾当,决议供奉这三位民族**的下一站。

在平远县仁居镇,崇敬文天祥等三位相公爷的风俗还在四周的邹坊、木溪等村传播,只是其他村的酬神勾当均在固定的地址进行,唯有六吉村的相公爷是常年留在苍生家中。

六吉村对相公爷的供奉,采纳一种怪异的迎神典礼。以前在每年三月三、六月六和十月十六进行,这三个日子据说别离是三位民族**的生日。祀主是经抽签发生的,每次勾当时,在三相公坛前采用  “圣筶 ”抽签的形式确定下一轮的祀主,酬神祭奠典礼竣事后,就把三相公的神像等迎至新祀主厅堂安放,至下次酬神祭奠时又以同样体例  发生新一轮祀主,如斯轮回来去。到了上世纪90年月,六月六的勾当因某种原因被简化失落,所以,此次刘学彬家里的三相公是由三月三供奉至今的。

祈福风俗后,“硬颈”风骨存

迎神祭奠勾当的当  天上午,**云集祀主安放三相公神像的厅堂,摆上牲醴果品,纸衣纸袍,燃香点烛,由礼生司仪,唸诵省牲、献熟和祈颂祭文。加入祭奠勾当的人,个个顶礼跪拜,虔敬地祷告相公爷消灾赐福,谋事遂心,四时安然。

随后村民集纳捐金,不足之处由祀主负责,进行轻松的会餐勾当,村民共叙家常,联络豪情。午饭后,新的祀主在“跌圣筶  ”中发生了,由同村的卓明添迎奉。迎接三相公到新祀主家登坛,还要进行**盛典,**再次燃香点烛向三相公叩拜,接着燃放鞭炮,敲锣打鼓,吹奏八音民乐,高擎彩旗,蜂拥着三相公神像在村中巡游,巡游步队所到之处,人人合掌鞠躬,虔敬跪拜,整个村庄处处人如潮涌,呈现一片欢喜、祥和的节日气象。**一向把三相公神像迎至新祀主家登坛,燃香烛、放鞭炮,勾当才圆满竣事。

六吉村的村民为何对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这三位民族**具有如斯怪异的虔敬?记者曾在梅县石扇镇的蕉林坑发现本地也供奉三元相公,但别离是屈原、贾谊、杨震,在代表朴重与真义的相近似之外,前三位相公爷民族气节的代表色彩显然更稠密。

在六吉,两副楹联引起记者的注重:“我祖荣旋应时序;尊神返座适民气”和“缅尊神抗敌御侮忠贞报国垂青史;怀祖德创业鸿猷贻谋燕冀仰高风”,似乎700年前,梅州地域的客家先民在文天祥等人的感召下誓死抗元的那段汗青浮现面前,那是被称为“硬颈”的客家风骨。

在袅袅的卷烟中,记者借阅村中*要由卓姓人士编纂的《护国忠臣三元三位相公爷事略》,扣问方知,六吉村90%的村民均为卓姓居民。据史料,“宋景炎二年,文天祥两次由福建汀漳入梅州,征召勤王义军。是年3月,勤王军队收复梅州,经梅州松口时,受本地群众强烈热闹接待,自愿加入勤**,仅卓姓就达800多人,军威大振。”后与元军作战时,从军者大大都战死,宋亡后,幸存者亦不敢回籍,漂泊他乡。闻名诗人黄遵宪有诗曰:“男执干戈女甲裳,八百门生走勤王;崖山覆舟沙虫尽,重带天来再破荒。”形容的恰是由翰林温仲和、举人饶芙裳转述的松口长者间传播的卓满率领卓姓八百壮士抗元失败、幸存者远走异乡的故事。

翻阅六吉的《卓氏族谱》,固然找不到他们与卓满直接的联系,可是这个按照族谱记实从福建连城迁移来的家族,祖上也有一位宋景炎年间担任漳州知州的卓得庆,在元军逼城时苦守孤城殉国。也许祖先跟随文天祥他们誓死抗元的的孤胆,已经转化成一种文化基因,经由过程“迎相公”这一风俗勾当代代相传。

来历:梅州日报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