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振华路在内的骑楼,以后不能随便拆了。昨日从东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局了解到,目前《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规划成果已经完成编制,正在进行批前公示。规划划定了下坝等8处历史文化街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将振华路、中山路等两侧街区划入**骑楼建筑风貌区,对风貌区内现存特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以现状保护为主,不得随意增改建、变更使用属性。
28处骑楼被纳入历史建筑保护对象
2010年,为了振兴莞城运河边的商贸氛围,莞城区规划建设可湖路。这条新建道路刚好要穿过振华路,对振华路骑楼的拆除引发了老莞人对骑楼被拆的痛惜。*终,考虑到整体规划,规划部门同意了可湖路“拆除振华路骑楼街约24米宽”的规划。
而近日公示的《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则对骑楼的保护写下了颇重的笔墨,将对今后骑楼的保护起到更关键的作用。规划将振华路、中兴路、和平路、中山路、维新路、大西路两侧街区划入了**骑楼建筑风貌区,对这一风貌区以现状保护为主,对风貌区内现存特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不变的随意增改建、变更使用属性。而在被列为历史建筑保护对象的100处历史建筑中,就有28处骑楼,占比超过1/4。
下坝被纳入历史文化街区
此次规划成果就将包括东莞古县城与城外商贸区的180.22公顷莞城地块划定为东莞的“历史城区”,范围东至东门路、东门广场与罗沙路,南至南城路、向阳路、可园北路、可湖路与可园路,西至东江、州面坊与珊洲街,北至光明路、振海路与新风路。目前这一大片“历史城区”中的运河东路、向阳路、东门路和新风路大致勾勒出了原古城城墙的轮廓,而大西路、振华路等部分历史街道保存较好,还保留了东城运河水系。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下坝也被纳入了历史文化街区。包括下坝、中兴路-大西路、兴贤里、象塔街、余屋、周屋、竹园、大雁塘等8处被划入历史文化街区,并分别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将层层“盯紧”
以后如果想要动历史文化街区的骑楼都必须经过十分严格的保护程序,历史文化街区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即便是要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都要经过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主管部门的批准。即便以上门槛都跨过去了,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骑楼还不能动,后面还有**论证、公示、征求意见、听证等一系列程序拦着。
按照规划,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在市规划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求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审批时,除了公示外,有必要的还要召开听证会。
[相关链接]
8处历史地段:可园、县署、钵盂山、天宝工业园、东莞艺展中心(雅田玩具厂)、鳒鱼洲工业区、南城福地彩管厂工业区、旧市汽车总站(莞城)
8处历史文化街区:中兴路-大西路、兴贤里、象塔街、下坝、余屋、周屋、竹园、大雁塘
温馨提醒
公示时间:2014年10月22日至2014年11月21日。
意见提交通道:
1、将意见表投入设在现场展示厅内的意见收集箱;
2、东莞市城乡规划局网站留言;
3、将意见表邮寄到“广东省东莞市东城中路城乡规划局”(邮编523129),信封表面须注明“《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公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