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柏林病人”到“密西西比婴儿”艾滋病离治愈有多远

2014-12-06来源 : 互联网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视野下的HIV病毒。

从1982年艾滋病被正式命名至今,已经30多年。从单一抗病毒药物*疗,到沿用至今的多种药物组合*疗(鸡尾酒疗法),科学家们一直向着“*愈”的目标前进。2007年“柏林病人”带来了曙光,2013年,“密西西比婴儿”引起轰动。

如今,医学界将目光聚焦在“功能性*愈”上,用多种方法将HIV病毒限制在人体自身的病毒库内(如肠系膜细胞、*噬细胞、脑组织细胞),是可能的。这样一来,病毒不复制、不繁殖、不融合其他细胞,也就**具有传播性。

广东也正在申请立项,探索功能性*愈艾滋病之路。艾滋病,可以被人类战胜吗?

“柏林病人”带来的曙光

据国家卫计委艾滋病临床**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介绍,目前世界通报的第一例根除性*愈的艾滋病患,是一名40多岁的美国男性。因其在德国柏林接受骨髓移植后痊愈,也被称为“柏林病人”。

2007年,这名40多岁的美国男性HIV携带者因患白血病在柏林接受骨髓移植*疗,当时捐献者的骨髓配型不仅非常吻合,而且还有一种能天然抵御艾滋病病毒的基因(CCR5受体纯合子缺陷)。术后七年,“柏林病人”体内没有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迹象。

“CCR5就好像细胞表面的一扇门,HIV病毒需要通过这扇门才能进入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繁殖。CCR5缺陷使得病毒只能游荡在血液中,无法复制繁殖,一段时间后就自行消亡,医生用药物也可将其杀死。”

“柏林病人”的出现,让医学界看到了完全*愈艾滋病患的希望。“但这种方法现在并不具有可重复操作性。”蔡卫平称,世界上具有CCR5受体缺陷的人不到1%,骨髓移植的成功率也仅有20%-30%。“这种方法只能在同时患有血液疾病,需要骨髓移植的患者身上施行,而且移植手术后70%不能完全替代原来体内的血细胞导致失败。”

“柏林病人”案例成功后,研究者曾试过利用自体造血干细胞修饰后再回输的方式,*疗艾滋病。最新研究是采取患者自身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敲掉基因上的CCR5受体,再放回体内。“患者不会发生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但也存在三大困难。一是CCR5受体在人体内的角色和作用并不清楚,研究者不清楚敲掉CCR5后的长期影响。人类进化到今天,留下来的东西肯定都是有用的,即便细小到一个基因点位,但该基因的用途有多大我们不知道。”蔡卫平表示,另外两大困难来自于很难将患者自体干细胞内的所有CCR5敲除干净,并且难以控制这一自体干细胞,令其完全替代体内细胞。

“基因疗法有苗头,但离成功还很遥远。”世界各国投入了很多钱,但失败连连。

澳大利亚已使用CCR5杂合子做了四例类似的骨髓移植*疗,结果也未确定。

“密西西比婴儿”的启示

除了完全*愈艾滋病的新研究,医学界还在功能性*愈艾滋病方面取得了系列发现。

2013年4月,报告一名超早期*疗艾滋婴儿的案例,让医学家们看到了抑制艾滋病毒复制、繁殖的可能。

美国密西西比州一名刚刚出生30小时的婴儿,在其具有母婴传播超高风险时,很快得到了三种不同抗病毒药物的联合*疗。随后的检测发现,该婴儿确实感染了病毒,感染源自于同为HIV感染者的母亲。七个月后,该婴儿失踪,自此未服用HIV*疗药物。“一般来说,停药两周,HIV病毒就会复出。”然而,17个月后,婴儿重新回到医院后,医生随访数月却一直未发现体内的HIV病毒。“密西西比婴儿”被视为成功实现了功能性*愈。

今年7月,密西西比婴儿血液中检出了HIV病毒,*疗宣布失败。“在38个月中没有出现反跳,这也是个奇迹了。”蔡卫平说。

同样的*疗方法,在法国的14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成人患者中也得到了重现,他们在确诊感染的早期,系统接受抗病毒*疗几年后,在感染急性期中断*疗,医生长期随访发现,其血液里不存在HIV病毒或HIV病毒数极低。“相关指数显示,这些患者、感染者,通过性传播途径将疾病扩散的概率极低,接近于零。”

蔡卫平表示,近年,艾滋病研究者提出了功能性*愈的概念。根除性*愈指艾滋病患者身上**存在任何的HIV病毒或病毒片段。而功能性*愈指艾滋病患者不需要*疗就能维持长期健康,血液中不存在HIV病毒,仅肠道黏膜、脑组织细胞和*噬细胞中储存着少量的病毒或病毒片段。功能性*愈的HIV患者“带毒生存”,但不需要用药,基本上无传染性。“病毒在体内就像潜伏的特务一样,不出来做坏事就仍然是和谐社会,但有个定时炸弹。”

蔡卫平介绍,从去年开始,功能性*愈成为艾滋病研究中的热点。目前中国已经有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广东应该为功能性*愈做出贡献,因为这里病人多,研发能力也强。”据悉,目前广东正在申请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医疗重大专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正联合中山大学人类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北京佑安医院一起进行研究。

艾滋病*疗四条主路

据悉,目前世界艾滋病研究主要集中在复制“密西西比婴儿”案例的超早期*疗领域、活化领域、免疫疗法和基因疗法四个主要领域。

超早期*疗,这类*疗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减少病毒储存库建立,提高患者的健康生存率、避免免疫重建综合征和降低结核及其他机会性感染、肿瘤发病率。超早期*疗中,患者只要感染了HIV,就立刻进行*疗,无需等到发病。“超早期*疗中,从感染到*疗的时间是以小时计算的。”

泰国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在确诊68位急性感染HIV的感染者后,马上为其进行抗病毒药物*疗,结果发现HIV的储存库非常少,甚至检测不到。研究者因此得出结论:诊断HIV感染后,立即进行*疗,可以减少HIV储存库的数量。

活化疗法,则旨在将静止于人体内的病毒唤醒,然后将其杀死。“就像警察抓小偷,小偷不偷,警察没有办法抓它。病毒静止的时候,医生也没有办法对付它。但当它出来的时候,即使是每毫升几百万个病毒拷贝数也可以用药杀死。”被唤醒的病毒不需要形成完整的病毒颗粒,只要有零散病毒前物质,也能通过药物将其抑制。

早先的免疫疗法不成功,是因为HIV破坏的就是人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无法对自己开炮。”现在的方向,主要使用克隆抗体和*疗性疫苗,动员患者自身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来进行*疗。

至于前文提及的基因疗法,由于有根除性*愈一例病患的成功典范,已然成为研究重点,虽然目前失败连连,但探索之路不断。

蔡卫平认为,单一方法不可能*愈艾滋病,今后逐渐将发展成综合*疗的方法。如基因疗法将敲掉CCR5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放回人体,同时利用鸡尾酒疗法杀死身体内现存病毒。

延伸关注

及早*疗效果高于安全套

蔡卫平表示,最新的研究发现,抗病毒*疗除了可用于*疗艾滋病外,也可以*疗非HIV相关疾病。如异常免疫活化,该类症状发生在感染早期,当病毒进入体内后,身体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体内免疫系统和异物会进行对抗,这种对抗的主战场在神经系统、肝脏、肾脏和心血管系统,这些战场也会因为战争而出现损毁。早一点使用抗病毒*疗,可以减少对这些脏器的伤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此外,国际国内的研究对比发现,及早*疗可使HIV性传播事件减少96%,其效果远高于安全套等方法(可减少60%性传播事件)。

而英国**的研究显示,使用抗病毒*疗可以获得预期寿命。该研究来自英国20个最大的临床*疗点的4.3万名病人的数据库,通过观察2000-2008年期间开始*疗的20岁以上病人最近的死亡率数据,并追踪他们到2010年期间发生的情况发现:病人在开始*疗一年内CD4达到大于350cells/mm3,病毒载量达到检测不出的水平。经过5年的抗病毒*疗,男性总的寿命预期可以达到42岁到77岁。女性可以达到46岁或预期达到81岁(英国的一般人群的寿命预期:男性为80.1岁,女性为88.6岁)。

表明早期*疗对延续患者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得出了*疗就是最好预防的结论。

据悉,对于HIV感染案例,美国只要发现便立即*疗。在中国,CD4低于500(正常值)时,建议*疗。CD4高于500时,仅建议活动性结核患者、活动性乙肝患者、HIV相关疾病患者、妊娠者和单阳家庭进行抗病毒*疗。

采写:王道斌高琪佩谭俊

标签: 广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