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八音锣鼓班老艺人在光华村演奏。区文体局供图沙鼓、木鱼、战鼓、大钹、锣等常用乐器。2007年2月1日摄于杏坛高赞曲艺社内。区文体局供图
吴曦“美食之都”、“顺德5A”……昨日顺德又有一件喜事,八音锣鼓已经成功入选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加上此前的香云纱、龙舟说唱,顺德已经坐拥四个***非遗。
顺德区文化体育局介绍,本次项目申报、评选为期1年多。据了解,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与评审工作自去年9月开始,***组织**按照评审标准对全国31个省、自*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中直单位申报的1111个项目进行了审议。
文体局介绍,八音锣鼓有助于挖掘利用更多有价值的民间习俗和文化积淀,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而且里面的“大锣大鼓”来源于西秦戏,和昆弋牌子共通,通过八音锣鼓,将有助于发现更多粤剧行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音乐元素。
[链接]
杏坛、均安八音锣鼓***
在顺德,八音锣鼓有吹打乐、唱八音、锣鼓柜演奏三种形式,是八音锣鼓的活化石。既能坐奏,亦可行奏,且均以华丽堂皇的锣鼓柜为鲜明艺术表现形式和流动舞台。演奏时以柜为中心,掌板在柜后,镲、锣手在柜右,锣在前,镲在后,唢呐手居柜前。
如今粤语地区是八音锣鼓的综合载体,其他地区较少见,以顺德的杏坛镇、均安镇尤为**。演奏内容为成套粤剧戏曲、兼奏牌子曲、小调。主要乐器为唢呐。一般先以锣鼓起,锣鼓和唢呐再相间演奏,并与木鱼、沙鼓、战鼓、大钹、高边锣等乐器合奏。
在顺德,每年正月都是八音锣鼓柜活动的高峰期,每次锣鼓柜上街,大街都会出现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此外,庙会、神诞等民间活动中也常能寻得八音锣鼓柜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