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辉
短短三个月,**强总理连续三次敦促相关单位宽带提速流量降费,才换来了三大运营商在5月15日齐刷刷地发布各自的提速降费方案,只是方案里那股不情不愿、满肚怨气的酸馊味,隔着一百米都能闻到。
乍一看,方案里制定的提速降费计划都契合工信部在稍早时候制定的目标:力争年底前手机流量平均资费水平和固定宽带单位带宽平均资费水平同比下降30%左右。
但只要用户稍为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些旧酒新瓶的文字游戏,又或者是用临时性的、有限制条件的优惠促销,来代替资费的实质性下调。
随便举几个例子:
习大大喊大家早睡,运营商却来叫你熬夜上网,提出的八大优惠方案里有两条是夜间23点至次日早上7点的流量优惠,而且似乎忘记了大部分人这个时段都在家里,随时有免费高速的WiFi。
豪气万分地推出一项话音短信不限量套餐,看起来终于肯和**接轨了,但其实只限自己的**客户(四星、五星)专享,套餐*低门槛更高达338元。类似的还有“宽带包年费用下调30%以上”,原来是指包年费在3000元以上的百兆光纤。
玩起文字游戏来更是个个得心应手,明明是早就有的跨月份流量包和30/60/90元国外包天流量费率,换个说法就成了积极响应总理号召的*新举措。
用户的算盘或许没有长年累月在各类资费套餐里打滚的运营商们敲得那么精,但也不要把用户当傻子,这样的提速方案公布之后招来一片骂声实在是咎由自取。
但这些都还不算可怕,可怕的是笔者近来已多次听到运营商不同层级员工在私底下发着这样的牢骚,“资费怎么降用户都不会满意的啦,用户就恨不得全部包月、免费”。而竟然还有少数电信业**在支持这样的论调。
这样的想法已经是将用户预置于运营商的**对立面,即假定用户都是本性皆恶,总是在与运营商争夺非彼即己的利益。
追根溯源,运营商员工有这样的想法,在于思想上仍未从过去的通讯资源供应商,转变为今时今日应该扮演的通信服务提供商,还在用对客户的眼光来看待用户。其实,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心态,才会有某国有制银行高管发出了“银行是弱势群体”的妙论。
可以肯定的是,运营商上下一干人等,一日未清楚认识到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国家“互联网+”战略中作用,一日未将心理角色**转换到公共服务提供者之上来,都难以见到真心真意、货真价实的提速降费。
给运营商善意地提个醒,这已经是总理第三次公开喊话降网费了,如果*终效果还是不能令消费者满意,网络基建水平还在拖“互联网+”战略的后腿,**是**可以像对水电煤气般地对通讯业执行**指导价的,虽然这是公用事业改革转型的一种倒退。
(经济新闻中心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