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如何做到如此明察秋毫?

2015-09-15来源 : 互联网

沃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曾说过,杰出**者应是“**观察者”(该词源于索尔·贝娄的(Saul Bellow)小说 《真情》(The Actual))。换句话说,他们时刻警觉周遭发生的事情,他们能看到他人遗漏的部分,并深挖细节,在权衡行为合理性时依据观察作出判断。

六大警示信号

成为**观察者的过程,充满挑战。

1.模棱两可

作重要执行决策时,关于各个选项的信息并不一定清晰确凿。很多情况下,数据仅能提供重要线索,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事有蹊跷。

2.选择性“失明”

在特定情况下,如果我们受私利影响,就很难排除偏见,不管我们的道德水准有多高。选择性“失明”揭示了为何我们总看到家庭成员、朋友以及同事*好的一面,以及不愿意在办公室中与有权势的人对着干。

3.利益冲突

大量研究表明,即便我们努力保持客观,欲望仍然会影响我们分析信息的能力。

如果我们的职责与真实动机不符,这种情况更加显著。我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唐·摩尔(Don Moore)以及华盛顿大学的劳埃德·坦鲁(Lloyd Tanlu)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我们向受试者提供包含某公司信息的手册,让他们对这家待售的公司进行估价。接下来每位受试者被告知要充当4种角色的一种:买方、卖方、买方审计师或卖方审计师。尽管每个人掌握的公司信息相同,但是卖方和卖方审计师的估价明显高于买方估价。

4.滑坡效应

道德准则一旦稍有松懈,便会一路下滑,在你还未察觉时发生质变。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凯瑟琳·斯兰德(Catherine Schrand)和芝加哥大学的萨拉·泽克曼(Sarah Zechman)研究了49家公司。这些公司在1996到2003年间,都曾因不当的会计做账问题受到美国***制裁。其中四分之一的案件属于蓄意行为,是个人为一己私利犯下的。

5.有意误导

你需要记住,有些人会故意误导你。*近,与我合作的一家公司正就授权使用该公司知识产权事宜,与另一家公司进行协商。合同签署之际,被授权方坚持在合同限定范围之外使用授权方的知识产权。我的客户并不了解个中原因,因为这个要求似乎不在交易范围内。但是出于好心他同意了对方的要求,没有深究这个问题。几周后,他无意中收到一封邮件,从中发现被授权公司已经在非法利用该公司的知识产权。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被误导:对方在*后关头的特殊要求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违法行为。

6.间接伤害

位于孟加拉国的一家服装厂倒塌,300名受雇于工厂的妇女和儿童有一半在事故中丧生。该向谁问责?是没能投入资金建设厂房、**工厂达到*低安全标准的厂长,还是没能起到监督作用的孟加拉**,抑或沃尔玛之类、将产品交给工厂生产的服装零售商?沃尔玛向顾客**提供超低价格的产品,因此向供应商施加成本压力,这些公司必定要承担悲剧的一部分责任。但是,如果我们与直接原因相隔数层,通常不会感到负有责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