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寒食节是哪**?
2016年寒食节是哪**?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其实挺复杂的,很多人都知道寒食节大概是什么时候,却不知道寒食节具体是哪**。寒食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寒食节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就让小编给您介绍一下寒食节这个已经失传了的中国传统节日吧! 2016年寒食节为5月10日,农历四月初四,星期二。
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一日之前。现代24气节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次日。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地区把寒食节与清明节等同了起来,在同**过。
历史上,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子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发展到现代,寒食节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同时,每逢寒食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回乡扫墓祭祖,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根祖文化,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节日。
古代先民,对寒食节禁烟冷食的执着,表达了对千古先贤介之推忠贞不渝的怀念之情。寒食食品和饮料达数十种,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介休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有企盼国富民强之意;祭食面燕,介休方言为教育后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风亮节。寒食节插柳,意为追求**清明……
在元杂剧及近代京剧、晋剧、现代晋剧、明代小说都有许多介之推暨寒食节的专门曲目和章回。从东汉以来,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及碑刻也成为研究三晋民间文学和金石艺术的重要史料。
山西省晋中——绵山。
绵山吸引人的不仅是其自然风光和险奇峭壁,而是“寒食节”的民俗文化。
上山之前,先拜谒介子推故里旌介村。旌介村就在绵山脚下,从村子望去,绵山近在咫尺。旌介村所在的灵石县静升镇原本不为世人所知,其知名度之所以连年提高,是受到了王家大院赫赫声名的荫泽。
旌介村,距静升镇不足5公里,一个由五座古堡组成的村子。土墙、檐角、照壁、门楣……这里的民居保留了很多明清特色。尽管由于近几年旅游开发,沿街民居多已商用,装修成了现代风格,但整个村落仍不失古朴的本色。
绵山,也称介山,为太行山支脉,以其形势绵亘而得名。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来登山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堪称奇观。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千名游人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岩。
兔桥、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摄魄,令人赞叹叫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依次开发形成了五龙瀑、水帘洞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大小蜂房泉数百个,悬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冽甘甜,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此山、此水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
深度游爱好者,网友“小多多”表示,如今寒食节已经失传了,大家都知道清明节,却不知道寒食节,殊为可惜。曾几何时,寒食节是我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节日,有很多寒食节的习俗以及寒食节的美食,只可惜如今已经一一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