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海外并购风起云涌。中国化工拟430亿美元收购****大农药公司——瑞士先正达,海航集团旗下的天海投资拟60亿美元收购美国IT分销*头英迈,海尔54亿美元收购GE家电业务,万达集团35亿美元收购美国**影业,中企海外企业并购动作频频,且并购金额迭创新高。
商务部研究院**市场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经济不景气、国内产业转移、一带一路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企业迎来海外并购的*佳时机。由于A股上市公司**手段丰富,资金来源稳定,资金使用期限较长且使用方式灵活,A股估值普遍高于海外市场,因此进行海外并购有先天优势。
四因素促海外并购“井喷”
商务部*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企业实施的海外并购项目共计142个,实际交易金额165.6亿美元,其中境外**占34%,涉及36个国家(地区)的15个行业大类。
白明表示,一季度海外并购出现“井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并购**实际上从去年以来一直在持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出现大幅增长是正常的。
**经济不景气加速了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一般而言,并购在两种情况下会出现明显变化,一种是经济特别好的时候,各国企业都想通过并购在**分工中占有制高点;另一种是经济相对不好的时候,原来买不起的企业现在买得起了。此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相关生产要素随之降低也助推了并购业务。
中国经济总体来说相对平稳,而国内一些企业*头有并购意愿,需要进行**化部署。另外,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中国企业而言,进行海外并购“不差钱”。
随着中国产业转型的推进,以并购形式进行的产业转移越来越多。一般把以高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业等高端产业的并购视为寻求“高地”效应的产业转移,把以服装、纺织业等低端产业的并购被称为寻求“洼地”效应的产业转移。尽管今年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但很多国家相对美元贬值更厉害,在此背景下,有利于中国企业寻求“洼地”效应的海外并购。
全年海外并购料创新高
有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上市公司成为海外并购主力军。
白明认为,上市公司本身具有一些优势。比如上市公司并购需要**,一方面银行愿意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凭借自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能够得到多方面支持。上市公司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后,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在国内市场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的时候,出于一些考虑,可以凭借自身实力开展海外并购,拓展海外业务,向跨国公司方向迈进。此外,上市公司整合能力强,他们在完成并购后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白明指出,近些年上市公司从国内并购走向跨境并购是一个大的趋势。跨境并购的兴起不仅仅反映出国家政策放松、A股具有估值套利空间等事实,更意味着国内上市公司开始逐渐转变原有的企业战略。随着战略思想的解放,国内上市公司一步一步走向多元化、**化,并*终可能成为具有**视野的控股集团。
(转自《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