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为官者的职责地点,从古亘今,很多清正廉正、勤政爱民、存眷民生的好官,都遭到先人的赞美,勒碑悬匾,建祠祭奠而万古长青。平远县清朝知县何宽就在此中之列。
据清嘉庆二十五年版《平远县志·宦迹》载:何宽,号勿斋,淮阴人,江南经魁,康熙四十二年任平远县知县。到任时,平远正遇水灾,赤地千里,禾苗枯萎,苍生纷纭外出逃荒。何宽到任后,当即带上幕僚下乡领会灾情、荒情,不变民气;细心扣问苍生的出产、糊口,各类作物的收获环境。当他晓得那时平远只种水稻,还没有小麦,苍生也不晓得若何莳植小麦后,顿时想法子从外埠构造采购小麦种,操纵各类情势普遍宣扬种小麦可增添一造收获,处理食粮不敷题目,并向**教学种麦手艺。为了解除阻力,敏捷推行小麦莳植,又收回通告,对不肯种麦和推行不力者惩罚之。今后,平远各村落起头种小麦,晚稻收割后,整地莳植冬小麦,至来岁春耕前可收成,每一年种两造水稻,一造小麦,增添了食粮产量,增添了苍生的口粮,逃荒者纷纭返乡耕作。为感激和记念何宽为苍生引进小麦的膏泽,**把小麦称为“何麦”,一向持续至今。
平远处处一马平川,门路高卑,但何知县却不辞劳怨,常常翻山渡水,深切乡下访贫问苦,领会民情风尚,兴利除弊。当他得知官方重男轻女不肯养女孩,若是产下女婴,就将其灭顶这一环境后,便收回通告,严禁溺婴鄙俗,一经**,赐与重办。还命令严禁科学风水,为求吉地而掘冢暴棺的恶习。
何宽为政廉洁,体贴大众痛苦,他常说:“县令与民*亲,吾视所当者为之罢了。”本身平常贫寒俭仆,把一半的薪俸用于布施贫苦疾病者。还倡捐俸银,在县衙后山建更楼,购买田亩一石,募招民丁两名为更夫,每人耕作五斗,其收获为更夫的报答。从而,县城有了更楼和牢固的更夫,悔改去由城表里八甲轮番值班击柝、报答难于落实的题目。
何宽学富五车,能诗善文,以其任平远知县的所见所闻,连系本地的民情风尚为题材,著有《割麦》等诗篇。
康熙四十六年,何宽告退,全县苍生再三挽留却留之不得,何宽作《别诸长者》与平远苍生依依惜别。
竹马来迎日,便想出门时。
直道民何古,门风我未堕。
有田须早种,可忍莫兴词。
去矣毋相念,新侯甘霖随。
何宽在平远为官短短一任,却不时存眷民生题目,深得苍生的推戴和纪念。平远群众年年莳植何麦时,就会想到他,还在县衙的后山建何公祠,年年焚香祭奠,同时把他的政绩记在《平远县志》上,流芳后代。封建时期的知县何宽存眷民生的业绩,也可作当代为官者的鉴戒。
来历: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