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收了三五斗”荔枝农怎么办?

2014-07-31来源 : 互联网

又到一年荔枝成熟时,广东、广西等荔枝产区今年均迎来大丰收,但受扎堆上市、销售渠道单一匮乏、荔枝保鲜期太短等因素影响,荔枝价格却一泻千里,销售行情寒意逼人。珠海不少荔枝果园收购价从去年*高5元一斤跌到了如今1元一斤都没人要的境地,不少果农血本无归。但也有例外,斗门区开发了个性化的果园休闲农业项目,短短一个月时间吸引逾8万人次到果园采摘,不仅让当地滞销的700多万斤荔枝**,价格也维持了5元/斤的高位,果农*得盆满钵满。不同的时代和销售策略,造就了果农们迥异的命运。

创新销路

旅游休闲给滞销荔枝带来曙光

斗门通过**生态休闲游,多个荔枝园解决丰收滞销的问题

据珠海农业部门统计,今年,珠海共有约3万亩荔枝种植面积,90%集中在斗门、金湾等西部地区,由于普遍丰收的缘故,产量至少750万斤。而来自省农业厅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省荔枝产量同比增加约两成,总产达130万吨,由于荔枝大量扎堆上市,导致短期内供过于求,加上很多地方销售渠道单一、荔枝保鲜期短,荔枝价格大跌。很多果农甚至宁肯把荔枝烂在果园都不愿采摘。

*终,是旅游休闲给陷入滞销的荔枝和果农带来了曙光。斗门区借助果园位于珠三角荔枝主销区的地缘优势,积极发展个性化的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吸引周边大批消费能力强的城市居民到果园“旅游”,不仅成功解决了当地荔枝丰收滞销的问题,还使得价格维持高位。

一个点子救了斗门荔农

今年刚一进入6月,斗门镇添源果场的**赖红就开始发愁,“一个星期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去年,他280亩的果场里只产了12万斤的荔枝,今年他知道是“大年”要丰产,刻意没有打理一些树,但这些树上依然挂满了果,而且都还没遭虫,总产量达到25万斤,超过去年一倍多。

今年40多岁的赖红研究水果种植23年,但全面接管一个果场是在2001年。“那时候我们是公司承包的,把这里当科研基地,我就住在基地里负责技术。”赖红说,后来公司退出果园,他舍不得位于斗门镇八甲村的基地,加上合同期还有十来年,他于是自己接手当起了**。

“真的愁啊,我一个星期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研究了23年果树,赖红头一次真切感受到压力,虽然基地还有部分外销的订单,但顶多能消化掉六七成的荔枝,没法销售的至少还有7.5万斤,而且在各地都丰产的情况下,销售掉的那批价格也高不到哪里去,利润有限,销不出去的就只能白白烂在地里。

一个星期,赖红感觉自己头发都白了不少,每天看着基地里忙碌的工人,想说点儿鼓劲的话,但也没了心情。

“去年产量是500万斤,今年700万斤,增产200万斤。”斗门区水果技术研究所所长卢七带说,今年不单斗门荔枝增产,整个粤西,乃至海南都增产,这种情况下,谁都不敢对荔枝销售抱太大希望,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很有可能会上演。

如今,斗门区荔枝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

“还能怎么办?准备好了亏*呗。”在莲洲镇光明村,几位种植户说,6月初荔枝即将采摘,他们已经通过网上的新闻和彼此间的口口相传获知,今年荔枝“长势好得不得了”,由此可以推断销售形势肯定会“差得不得了”。“不求**,尽量**,只求少亏”,绝大多数荔农都这么想。

但后来,斗门区旅游局想出来的一个点子,让数以千计的荔农摆脱困境。

蜂拥而至的游客

就在赖红发愁之际,6月14日开始,他的手机突然变成了热线,“**接两三百个电话,得边充电边接”。赖红蒙了,电话里,所有的人问的都是果场怎么走,荔枝怎么卖。

“我们收门票啊,一个人10块,进来随便吃。”赖红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单是**他就收了1万多的门票*,这意味着有1000多游客进果园。赖红一边忙碌着,一边问游客怎么知道他这里的,游客们拿出手机,翻开**和新闻报道,上面有赖红果场的地址和电话。赖红这才想起,早在几天前,斗门区旅游局有工作人员上门,问他要不要加入“水果采摘季”活动,帮他进行免费宣传,赖红求之不得,但对效果却没抱太大希望。

这是赖红十多年来**次打开门做生意,之前都是只做订单销售,从来没有接待过散客,但他发现散客的购买力如此之强。

“有辆大巴车有二三十人,进来吃完觉得好,每个人又买了30斤带走。”赖红说,几乎每个游客都对他说,他这里的荔枝又好吃又是斗门几个果场里*便宜的,只有5块*一斤,别的地方都卖十块八块的,每听到这种话,赖红就激动不已,要知道,同样是这些荔枝,他卖给批发商的价格只有1.8元到2.2元/斤,卖给游客的价格都涨了一倍了,人家还觉得便宜。

700万斤荔枝**

果场的火爆也引得斗门一家房地产公司加入,对方请求与赖红合作,在门口挂上宣传横幅,凡是来果场的自驾游客,都可以凭借果场里的小票,到该楼盘售楼部领取50元的加油卡。

在游客到来的三个星期里,赖红卖掉了有22万斤荔枝,其中批发的有15万斤,零售给散客的有7万斤,7万斤的利润比批发的15万斤要高出一倍都不止。*近几天,赖红所做的就是把剩余的2万斤晚熟品种蜜糖埕销售出去,这很简单,因为散客还有,批发商也在把握荔枝即将下市的*后时机。到昨天,果场里24万斤荔枝全部**。

火爆场面并不只集中在赖红的果场,斗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局局长苏跃朋对记者说,在莲洲镇的光明村、东湾村等村,不少果园“**销售额就有差不多一万块”。

光明村60多岁的果农周东其告诉记者,他的3亩多荔枝园今年产量5000多斤,以往他都是在街边摆卖,也有少量批发商来收,而今年都是游客来采摘,价格也比零售价要高出不少,他简单算了一下,游客采摘的4000多斤荔枝就卖了差不多5万元,利润自然也是“没得说”。

苏跃朋说,莲洲镇果园销售旺盛的原因在于,该镇东湾村种了上百亩的鸡蛋花和紫云英,吸引了大批游客,游客在观赏完之后就会根据广告横幅找到荔枝园,采摘完荔枝之后再去找有特色的地方去吃饭,基本上都是吃喝玩乐“一条龙”。

斗门区水果研究所所长卢七带说,今年斗门区荔枝总产量约700万斤,比去年增产200万斤,目前已基本销售一空,这主要归功于大批游客的到来,以远高于批发价的价格购买了约210万斤荔枝,使得今年斗门荔枝增产又增收。

8万游客=3000万元

荔枝销售状况如此之好,对于斗门区旅游局负责人来说,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她感受颇深的是,一个好的点子几乎不用任何投入,就可以吸引到大批游客,创造出数以千万计的经济价值。

上述负责人说,斗门有珠三角稀缺的田园风光,多年来乡村游和特色美食已小有名气,只是缺少适当的宣传和组织,只要有活动方案出来,就不愁没人来。比如今年3月,莲洲镇耕管村单凭60亩的油菜花田就在一个月时间内吸引了约20万市民、游客到场观赏,而整个花田的投入只有两三万元;五一期间斗门各镇举行乡村旅游节,莲洲镇西滘村单凭一场稻田抓鱼活动就吸引了数万人。因此,斗门单凭现有的条件,只需不断地出新点子,给游客提供可看的、可吃的、可玩的,那么就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这一次荔枝采摘的活动,不是临时想出来的点子,而是当地旅游部门早在年初就已经策划好的项目,对象不单单针对荔枝,而是覆盖了斗门全区的火龙果、龙眼、黄皮、葡萄、台湾莲雾等诸多品种。

“单是荔枝采摘这一块,初步统计共吸引了8万人次,收入保守估算有3000多万元。”上述负责人说,水果采摘季活动不单针对的是本市居民,旅游局还与各大旅行社联系,吸引来了大批外地游客,不少内陆的游客在现场采摘、品食过后,又买了很多通过快递等方式寄回家乡,这些游客也顺带着在斗门过夜泡温泉,品尝美食,也拉动了消费。至于荔枝为何会如此受青睐,该负责人认为,对于北方游客来说,荔枝是他们认知度比较高,但接触比较少的水果,因为凡是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学过《荔枝蜜》这篇文章,也知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诗,所以购买的热情也更高,因此,只要人来了,就不怕荔枝卖不出,而整个销售的关键点,还是要想办法把人引过来,斗门这次做到了,就有了荔枝丰产靠游客救市的景象出现。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斗门区旅游局共组织“来斗门·过大年”、“万人争赏油菜花”、“首届乡村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共接待游客242.9万人次,其中旅游酒店接待过夜游客60.9万人次,旅游收入3.6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7%、17.1%和18.9%。

过往思路

公务员不愿再摊派兜底收购荔枝

据媒体公开报道,在荔枝主产区———茂名,桂味品种从去年收购价*高8元,跌到了现在的5毛*,连请人摘果的成本都不够。数以万计的果农在这个三伏天里遭遇了残酷的“寒冬”,损失惨重。

为了拯救平沙果农,6月底、7月初,平沙知名网友@关注平沙等曾发起了“救助荔枝”的活动,号召网友前往果园购买,并设计了线路图,但因为持续时间短,影响力有限,成效并不明显。斗门区不少果农也在6月底向政府部门求助,希望政府用摊派的方式爱心采购荔枝,“一个政府公务员买20斤荔枝,加起来数量非常可观”,但这一要求被拒绝了。地方政府不愿意重蹈延续多年的农产品滞销,政府兜底的困局。

斗门区一位官员坦言,过去的十年间,斗门区已经多次出现过橙子、香蕉、荔枝、香芹、稻底菜、白蕉海鲈丰产滞销的情况,政府多次发动工作人员爱心采购,但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在多次采购后,政府工作人员也不堪其扰,有的农民绝望之下,不愿农产品烂在地里,免费向外供应,没想到价格越便宜越没人要,大家反而担心质量不好,无人问津。

传统销路

荔枝增产三倍烂了一半在果园

三灶镇荔枝种植户赵福全曾经经历了荔枝作为果王方兴未艾时幸福的**桶金。1986年,珠海荔枝种植业刚刚起步,他成了**批掘金者,真切地感受到荔枝带来的财富。

那年,赵福全32岁。其所在的三灶镇中心村茅田村民小组很多村民当时纷纷进厂务工或经商,赵福全干惯了农活,不愿冒险转型,但继续种粮食又看不到前途,恰好他的父亲那一年正好听说有人来收购荔枝,三四块*一斤,利润比种粮食高得多,于是将自己承包的8亩地拿出一半都用来种植荔枝。

赵福全和他的父亲经历了这个行业*红火的时候。从1986年到90年代末,由于广东荔枝种植面积还不大,荔枝作为高档水果,供不应求,每年到了六七月份荔枝上市的时节,就有许多收购商从外地蜂拥而至珠海,找到赵福全和他父亲收购荔枝,根本不愁销路,“当时收购价都要3块/斤,那个时候人工、化肥都很便宜,利润很高。”赵福全回忆当时收购商上门的情景,脸上依然透着自豪。

每年荔枝能为这个家庭带来四五千元的稳定收入,当天公作美,遇到台风少,暴雨少的时候,荔枝丰收,收入还要更高。这笔*或许现在很多人不以为意,但在90年代的特区,当时很多工人工资不过四五百块*一个月,在内地,人们的月收入普遍只有一两百块*,种植荔枝算是高级白领的待遇了,“我们土地少,*得不多,那些种植几十亩一百亩的大户,一年能挣好几万,种一年荔枝就出了一个万元户。”赵福全说,当时只要天气好,产量高就能挣*,不用担心市场。

凭借种荔枝的收入,赵福全供养了两个小孩读书,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澳门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还用余*在果园旁建起了一栋五层洋楼,除了自己住,其它用来出租,每月光租金就有两三千元。

好日子在2000年之后戛然而止。赵福全发现原来好说话的收购商越来越挑剔了,不是嫌品种不够靓,压低价格,就是嫌他的种植面积太小,都跑到大的种植户和粤西等荔枝主产区去收购了,*近几年他已经看不到收购商的影子。果园的荔枝只能靠他自己采摘,挑到村口零售,“每天6点钟到果园把新鲜荔枝摘下来,趁早上很多人上班卖荔枝,中午和下午休息,傍晚趁人们下班回家再挑出去卖”,赵福全说,这种卖法很辛苦,销量有限,没等荔枝卖完,就已经烂掉了。

今年,赵福全同样遇到了记忆中难得的好光景,去年产量只有一千多斤的果园,今年增长至近4000斤,但他挣的*和去年还是一样,“我到村口卖了一个月,**70多斤,才卖了两千斤,还有约一半没等卖掉就烂了”。

但作为本地村民,村里每年固定的分红和房租收入,让他已经可以很从容地面对荔枝滞销的局面。荔枝也已经不再是这个家庭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对于赵福全而言,种荔枝更多的只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不想老年闲着”。

AⅡ02-04版

策划:南都记者王勇幸

统筹:南都记者杨亮

采写:南都记者杨亮陈岩

摄影:南都记者陈坤荣(除署名外)

标签: 珠海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