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高雄发生爆炸的街道路面被破坏严重。7月31日午夜至8月1日凌晨,台湾高雄多条街道陆续发生可燃气体外泄并引发多次大爆炸。整个气爆影响范围约3平方公里,并引发强烈燃烧。据台湾灾害应变中心通报,截至1日18时,共有26人在高雄石化气爆事故中罹难,另有269人受伤,2人失踪。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7月31日午夜至8月1日凌晨,台湾高雄遭遇十多年来最严重的石化气爆事故,该市前镇区逾6公里长的数条街道因惊人的爆炸而塌陷碎裂,当地居民伤亡惨重。据台湾灾害应变中心通报,截至8月1日18时,共有26人在这次的高雄石化气爆事故中罹难,另有269人受伤,2人失踪。
现场
整条柏油路面被掀翻汽车被震飞至三楼
从7月31日晚间到8月1日清晨6点,消防人员全力救援,却没能扑灭熊熊烈火。截至清晨6点,尚余1处直径约10米的火场,位于凯旋三路及二圣路口。
新华社驻台记者于8月1日8时30分许抵达事故现场。看到气爆现场一片狼藉,整条柏油路面被掀翻,不少路段塌陷深达3米。炸飞的车辆横在马路中间,空气中还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整个气爆影响范围约3平方公里,并引发强烈燃烧。搜救人员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一辆汽车被震飞至三楼,可见气爆威力惊人。
目击民众说,7月31日晚上约9点钟,爆炸地点一带有浓浓的瓦斯味道飘来,前镇区、苓雅区交界地点,有7处水沟冒出白烟,伴随疑似燃气味,消防部门会同相关单位勘察漏出油气的地点,但是在状况不明的情况下,大约7月31日晚间11时55分左右就发生连环爆炸。
根据央视播出的多段现场画面,爆炸前,市区一切如常,各类机动车行驶在街道上,还有行人在附近行走。
高雄一位男子上传的行车记录仪录下的视频情况显示,爆炸发生的确切时间是7月31日23时50分19秒。
爆炸时,事发附近马路扬起数米高的落尘,路灯陆续断电,现场忽地一片黑暗。
“这真是祸从地底冒出来!”高雄市农会理事长萧汉俊心有余悸地说。爆炸发生时他们全家都已经入睡。巨大的爆炸声将他们惊醒,发现房子和床铺都在晃动,当时第一时间还以为是电箱爆炸,马上打开电视看新闻才知道是疑似瓦斯爆炸。被爆炸惊醒后,全家人都没再睡觉,在惊恐不安中迎来了天亮。
“我还以为是地震了!”高雄市青年企业研究社理事长蔡金树以为是地震,没有在意,因为台湾地震频发,民众早已习以为常。
这并非前镇区第一次遭遇惨重的气爆事故,1997年9月13日,台湾“中油”公司在前镇区进行管线施工时发生石油气泄漏,引发爆炸大火,大火从白天烧到黑夜,造成消防队员及民众14死11伤。
救援
两名救援人员下落不明
至1日午前,除个别地段外,现场大规模徒手搜救基本结束。
由于爆炸将许多路面整个掀翻,抛洒出大量巨型混凝土构件,许多车辆翻覆,人力徒手救援难以应付,救援人员已调集挖掘机、吊车等重型工程机械进场协助。挖掘机的铲斗逐一翻开陷在沟底的车辆,以便于救援人员查找受困者。
截至1日晚间,搜救仍在持续进行中。搜救前进指挥所表示,目前没有发现任何生命迹象。
事故发生后,伤者被陆续分送高雄各大医院救治。据收治40名伤患的高雄医大附属医院介绍,事故伤者多为烧烫伤、骨折和内出血,目前有16人情况危急,在加护病房观察治疗。
目前尚未接到大陆游客在事故中遇险的报告。
事故现场偶有小型气爆发生,附近民居仍处于危险之中。高雄市政府目前已疏散收容受灾民众900多人;停电12000多户、停气约23000户,并有大范围停水。
环境部门表示,当前事故现场外泄气体都已受到控制。丙烯本身毒性不高,人体少量吸入伤害不大。
台行政机构负责人江宜桦1日下午到高雄气爆现场视察。他表示,要妥善安置受灾民众。陪同视察的高雄市长陈菊表示,市政府会妥善处理灾后复建。
此外,参与救援应急第一线的高雄市消防局主任秘书林基泽和瑞隆分队小队长刘耀文事发时在事故现场,至今下落不明。
尽管遭遇了如此惨痛的灾难,不少居民还是选择留在家中收拾受损的家当。如何妥善安置这些遭逢不幸的民众,是当局的当务之急,但还给他们一个真正安全的家可能还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
原因
泄漏源头仍未能确定
关于事故起因的调查已开始,但谜团诸多。台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张家祝表示,原先以为意外是瓦斯所致,但经过相关资料比对,认为可能是丙烯肇祸。
据高雄市政府介绍,7月31日20时46分,高雄市政府消防局就接获民众报告称前镇区凯旋三路与二圣路交叉口出现大范围疑似瓦斯泄漏。有媒体和民众质疑,为何警消等单位赶往处理3个多小时,仍未能查明泄漏源头,未能及时疏散周边民众。
事故发生后近20个小时,泄漏源头仍未能确定。目前,在事故地段埋设有油气管线的台湾“中油”、“中石化”、欣高瓦斯、李长荣化工等企业均已否认与事故有关。
专家研判
管道老旧、维护不力或为高雄气爆主因
据新华社电 多位大陆石化专家1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事故是石化管道可燃气体泄漏引起的,相关企业维护不力、当地政府应变不力可能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管道为何泄漏?初步判断是老旧或腐蚀造成的泄漏
据台湾媒体报道,7月31日夜间已有高雄市民发现事发现场附近水沟冒白烟,并伴有浓浓的瓦斯味。台湾当局经济主管部门1日表示,怀疑事故中的可燃气体是丙烯。至于具体的漏气点与漏气管道的归属,目前仍在调查之中。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表示,这是可燃气体泄漏的典型特征,征兆十分明显。从全球化学品管道事故的历史来看,管道泄漏的原因包括人为与自然两大类。“如果不是施工或人为破坏,应该是管道遭到腐蚀或疏于维护。”
上海卓创资讯公司化工行业分析师张圣林说,根据初步信息判断,管道老旧造成的接缝泄漏,或是雨水造成的管道腐蚀都可能造成泄漏。气爆点处于闹市,丙烯聚集在下水道内,遇到汽车、饭店或居民家中的明火后发生爆炸。
高雄市政府1日表示,全市地下管线图资近10年才建立,爆炸区是老管线,管线中有什么,管线属于谁,目前无资料可查。
“事故反映出企业和市政管理都有问题,硬件设备维护不当。”美国雪佛龙公司中国区安全总监栾兴华认为,管理地下管线是世界各大城市都面临的难题,牵涉市政管理、安全监管多个方面,如果资料缺乏、协调不当、监管覆盖不全,很容易造成重大事故。
丙烯爆炸威力为何这么大?可燃气体聚集到一定浓度再爆炸
截至8月1日下午6时,事故已造成26人遇难。整条街道被掀翻,现场满目疮痍,甚至有轿车被气浪弹到三层楼顶。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丙烯爆炸会有这么大的威力?
丙烯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沸点-47.4℃,易燃,爆炸极限为2%-11%,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栾兴华表示,丙烯一般用于工业生产,主要用于生产多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生成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精细化学品等,民众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
刘铁民介绍说,可燃气体与空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低于或高于这个浓度,都不会爆炸。丙烯的爆炸下限比甲烷更低。
“汽车气缸中的活塞都是通过气体推动的,你可以想象这力量有多大。”栾兴华说,在密闭的空间里,可燃气体聚集到一定浓度再爆炸,气体瞬间急速膨胀的力量是惊人的。在监控视频中可以看到,爆炸产生的气浪呈放射状扩散,这表明泄漏的丙烯聚集在地下管道中,并沿着管道扩散。
如何加强监管?建立清楚标识,加强跨部门信息互通
栾兴华建议:第一,石化企业对管线的巡查应加强,强化主体责任,当地政府也应加强管道资料库建设;第二,石化管线应建立清楚标识,方便民众辨认;第三,企业应与管线经过社区建立密切联系,加强监控,民众遇紧急情况应赶紧报警;第四,当地政府、企业和社区加强联动,举行应急演练,增强处置能力。
“大陆近年来也发生过多起石化管道泄漏事故,台湾应该吸取大陆的教训。”张圣林建议,对石化管道所在区域的地面开挖应予以控制,避免“拉链路”。此外,现代城市地下管道很多,应加强跨部门监管与信息互通,避免施工中“误伤”;对雨水腐蚀、地震、明火等破坏因素应定期排查;相关政府部门应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管道爆炸如何避险?爆炸时应往管线上游地带“逆向逃生”
关于避险,张圣林建议,居民日常应注意居住地附近的管线标识,遇到气体泄漏或爆炸赶紧远离管线,同时爆炸一般是顺着管线方向往下游扩散,因此避险时应往管线上游地带“逆向逃生”,这样才不会被爆炸“追着跑”。
康菲石油公司安全工程师张本杰表示,一旦发生可燃气体泄漏,应立即切断上游供给源,并疏散附近居民。在消防联动方面,可借鉴日本经验,消防局与市政部门对于管道图纸、监控信息可以实时共享,一遇险情,马上可以找到泄漏点及时维修、救援。
“在没有火灾的情况下不必惊慌,熄灭明火,赶紧撤离到户外空旷地带,再打手机报警。”他说,低毒气体散去后,不会对人体造成重大伤害。如遇火灾,居民应用带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放低身体,尽快离开事发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