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路过罗芳路,一定可以看到,一棵大榕树下,总有一个老裁缝的身影。一台缝纫机,一张熨衣桌,补衣服、裁裤脚……一年到尾,老裁缝都驻扎在这里。
老裁缝名叫龚水根,江西新余人。2002年来到深圳,在福田罗湖等地寻找了几个月后,终于在罗芳路的大榕树下找到了摆摊缝衣的位置。边上是住宅小区、罗芳中学,来来往往街坊多,需要缝补衣物的人自然也多。每天早上8时许,龚水根来到大榕树下,将缝纫机、熨衣桌、物料等摆好,开始**的工作。“做到天黑看不见为止。”龚水根介绍,从早做到晚,要补的衣服、物品很多,几乎没有空闲。
午餐怎么解决呢?龚水根和妻子在大榕树对面租了房子,中午吃饭,两夫妻轮流回家吃。就这样,日复一日,12年从未间断。“每年要做到大年三十晚上,休息几天,正月初八开工。”龚水根说,这些年都在深圳过年,很少休息,几乎每天都在大榕树下出现。
在为数不多休息的那几天,龚水根*喜欢去荔枝公园听人唱戏。为街坊缝补衣服,所*的*并不多,正好够房租以及伙食等日常开销。如果停**不开工,这意味着要少**的收入。
在大榕树下修补衣物12年,龚水根的手艺非常受认可。有市民搬家到南山、福田等地,还要开车回来补衣服。龚水根劝对方,不用走这么远,在家附近找人修补即可。“他们说,别人改的不放心。”龚水根笑笑说,有时还有市民来裁剪衣服,对他说,如果没有这个摊位摆在这,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高楼林立的深圳,一个缝纫机摆在街边,一眼看过去,看到的是温馨的生活气息。年过六旬的龚水根,是个传统手艺人。十几岁跟师傅学徒,三年后出师。在那个凭票买东西的年代,他上门为人做衣服。一年做两次,热天穿的,冷天穿的,1.5元**的费用。直到后来**上门做衣服,改为在家中为人做衣服,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一家人。
妻子是龚水根**的徒弟,嫁给他之后,跟着一起学做衣裳。每天在大榕树下,俩人相互配合,一人补衣,一人熨衣。他们喜欢深圳的气候,孩子也在深圳工作。对于今后打算,老裁缝龚水根说,将做到做不动那天为止,到时就回江西老家养老。
摄影:南都记者徐文阁
采写:南都记者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