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复制电动中巴研发经验

2014-08-29来源 : 互联网

何羽

从去年9月到今年7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下滑得很有持续性,很多人以为自主品牌只是坐坐过山车,不料却是滑滑梯,真有些愧对国家**的扶持力度。说自主品牌一点都不着急是假的,但对于出路,很多自主车企却貌似已找到了方向———新能源汽车、汽车智能化及车联网技术**是真理。

所以,对于新能源业务,比亚迪很舍得下血本,三个月前就曾发公告,**42亿港元投向电池及配套产业。比亚迪此举源于三个原因:一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尝到了甜头,其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秦”上市大半年****;二是电池产能跟不上“秦”的潜在市场需求;三是在传统汽车领域难以取得突破。

按照比亚迪***王传福的规划,未来几年内,比亚迪每年会推出一款双模混合动力产品,“秦”之后还会有“唐”、“汉”。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野心,让人不禁想到吉利汽车。无*有偶,也就在本月,有消息称,吉利汽车欲斥资12亿元用于湘潭基地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以用于投产**电动车、甲醇与乙醇燃料等车型。

尽管比亚迪秦的销量一路上涨,行情看好,但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研发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能力仍然心存质疑———传统汽车尚且玩不好,新能源汽车就能玩得出彩?

在车联网领域,很多自主品牌都选择与高校、研究院合作研发这项智能技术,其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可如法炮制,至少在公共用车领域,国内不少研究机构、高校已经结出不少果实。如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研发生产的*批50辆纯电动中巴,不论是车身重量(这批中巴包括电池等所有零配件重量只在2.5吨左右,传统燃油改电动车型基本在3吨左右),还是续航能力(满箱电能跑150-200公里左右,百公里能耗大约在16-22kWh),表现均不俗。自主车企若能将这些经验复制过来,能少走多少弯路!

标签: 东莞新闻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