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公益热点大碰撞 贫困生读贵价书 你支持吗?

2014-09-02来源 : 互联网

“作为捐助方,只助学不扶贫,命运靠你们改变。”广州乐助会会长李锦文**上一番话,引来台下不少学生和嘉宾的阵阵掌声。贫困学生选择学费高昂的2B学校,资助人该怎么想?很多捐款人觉得只应捐助考上一本的**大学生,原因何在?围绕慈善助学中发生的种种新的争议性问题,上周六,由南方都市报和新华商智MBA佛山同学会发起的“白兰花”助学*届公益**引社会各方激烈“碰撞”。40多名来自佛山地区的贫困大学生、知名NGO组织负责人、新华商智MBA同学会企业家代表参与了本次**。

贫困生选贵价2B学校该不该?

学生吐真言:本科学历很重要

李锦文:我觉得理想要跟现实相结合,现实是残酷的,谁都有理想,这种情形下只能挑一些力所能及的学校去读。比如我2003年资助的学生,我从初一就捐助他,然后他读大学的时候他就没来找我了,我问他为什么不来找我,他说你已经资助我六年了,再麻烦你不好,特意去报了一所上海的免费学校。这个情况跟我们家里小孩一样,老是提出一些超出能力的事情,我们做家长的怎么办呢?结果就去迁就他了,这种迁就等于溺爱,所以我觉得任何人做事情都要量力而为。

郑月明:我也同意。一,量力而行;二,就是从资助人的角度来讲要看资助人的意愿,比如说有些基金就资助艺术生,为高额的学费买单。这取决于资助人的一些理念和想法。双方都不能强求,比如说资助人说孩子你不应该报考2B学校,或者孩子说你一定要资助我,都不好。因为资助是双方自愿的,两方都要互相尊重。

关婉灵:作为一名记者,我也去了很多受资助者的家里,去探访他们的情况。看到一部分成绩能上2B但考虑到家庭的情况,选择了学费会更低一点的大专院校;也有部分的学生就是选择了2B的学校,大部分的学费接近2万,有的甚至是3万,我只是觉得作为一个学生,应该看到家庭的状况、父母的负担,是不是要慎重考虑选择哪种学校。

莫明霞:我的成绩是可以上2B学校的,但是我选择了一个3A学校。因为录取之前,我还没有被白兰花资助,我爸爸的工资一月1200块,考虑了很久,我还是决定报了3A,3A的学校虽然环境、教学质量之类的没2B那么好,但是这个社会不仅要看你的学历,*重要的还要看你的能力,看到3A的学校,学到跟你专业相关的知识,努力的话也可以找到好的工作。那些报考2B的学生有更好的机会学习,更容易找到一个好工作,因为有一个好的学历和环境,有更多好的机会去学习,我不**反对他们,但是是我的话就不这么选择。

学生梁萍萍(主动举手发言):其实我是有报2B和3A,我从小就想成为一名教师,可是如果想要考教师的话必须要是本科学历,当初有选2B和3A,就只报了两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教育,我当时想如果没有录到2B就屈从现实,可是命运这东西很折磨人,刚好也进了2B的比较理想的学校,大家常说现在是一个大学生遍地走的社会,可是没有学历我们还剩下什么呢?对于我自己来说学历很重要,学历对我是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鉴证。如果没有学历,我觉得我在社会上走会少了一份自信。所以我*后选择了2B学校。

白梅:刚才听了两个学**言,我个人还是更注重公平,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我们白兰花的资助。作为我们企业家来讲,3A也好、2B也好,大家能得到的资助是一样的。对于2B的孩子,我尊重你的选择,同时你要更加咬牙。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学费更贵,可能需要自己打一份工也好,学校贷款也好,继续学业。我也祝福这些选择2B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够在得到公平自主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理想。

刘军:我1991年的时候也是一名艺术考生,但学费很低,因为我读的是师范学院,还有补贴,而且毕业包分配。从现在艺术生的角度来讲,这些学校学费确实很贵,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讲,如果确实有超常的天分、才能,比如说他在绘画方面有超长才能,就像当年张艺谋卖血买相机,如果说我们在座去读2B的学生,你有这样的毅力和决心,为这事业终生奋斗,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企业家社会人士被你所感动,会去资助你们。但任何时候这种帮助只是一时的,我们救急不救穷,贫穷不是你个人造成,你没错,但你得到这些资助之后,后天的奋斗*终达到的结果可以由你自己掌握。这是我们办这个白兰花的理念。

李锦文:补充一下我的观点。作为捐助方,只助学不扶贫,命运靠你们改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这样才能**,你们有幸得到白兰花的资助,但还有很多人没有得到,我们用*少的资源帮助*多的人,来到大学以后路该怎么走?勤工俭学、助学贷款……拿了身份证就是成年人了,以后要靠你们自己走。

一句话总结:选什么学校都可以,但助学只能救急。

优先资助重本生公平吗?

捐助人:助学金和奖学金是两回事

李锦文:*先,分清楚助学金和奖学金,奖学金定在一本赞同,助学金定在一本不赞同。学生十二年寒窗苦读,谁不想考重本?如果考上3A不读的话,整个人生的观念会变化,我表哥女儿考上了3B,家里穷他爸爸说不读了,爷爷知道后出*给她读,不给她读,社会就多了一个打工妹。读与不读,变化会很大的。我们是助学金不是奖学金。特别是孩子,你不捐助他,12年寒窗,我成绩不好,没人愿意帮助我,我没*了不读了,会对社会产生怨恨。社会上很多人**政策我很不赞同,社会需要各类人才,不能说一本的才是人才,只要考上大学,我们都应资助。

郑月明:学校里面有很多奖学金,成绩提高了有奖励,这种理念的话我觉得**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是帮助大部分学生读书的理念的话,这显然是一种歧视。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只资助拔尖的学生,那就意味着少数人得到认可,而80%的人被社会抛弃,这是很可怕的现象。我觉得资助人也需要被教育,资助人的资助能多大程度上改变受助对象的现状,我们认为是极少的,如果受资助者能发生改变,这一定是他内在的动力改变的。

白梅:我们新华商智MBA同学会,我们班里有45人,男生5%一本院校出来,大部分2B、3A,现在都是小老板,女生30%一本,其余都也是2A、3B。孔子说有教无类,特别同意,作为我们白兰花资助,绝对没有这个含义只资助哪些不资助哪些,无论你上什么大学,我们都会资助你。

刘军:分数与**不能画等号。从我的职业策划来讲,作为一个组织者,在全国助学是比较热门的方向,从角度上我们也应该定位,比如说我们平时喝的这个牛奶,分早餐奶、晚餐奶、高钙奶,公益也像牛奶一样要定位。白兰花大学生圆梦计划,是助学而非奖学金,所以白兰花基金的口号是扶贫更扶志。定位很清晰,就是公平资助每一个贫困大学生,和考什么学校无关。

一句话总结:一本大学生也许**,但贫困没有三本之分。

贫困生穿名牌你点睇?

争论激烈宽容理解占多数

企业家嘉宾:贫困生喜欢穿名牌还资助吗?我觉得在我们当今社会上以貌取人,以穿着打扮决定,贫困生穿好一点是应该的,不能说我们贫困,打扮就要很寒酸,这样的话对他们可能是一种打击,但若是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也不好,把名牌高消费看成是一种时髦,也不可取。作为资助者,应该理解,不该指责,穿好一点,吃好一点是应该的。

郑月明:名牌这种东西可以延伸的,比如以前麦田资助的小孩子,我们前脚拿了*,后脚他就拿去小卖部,这里面就有非常非常大的争议,就是说我们要保障他上学,只要他还在上学,我们就资助。我觉得大学生就不能用这么简单的事去考量了,其实我个人觉得穿名牌我无所谓,阿迪耐克也是名牌、李宁也是名牌,既然它有品牌,大家选择它就有理由了,耐穿或者是怎么样,我觉得这个是可接受的。可能大家有个误区啊,比如我们去走访,一看这孩子家,哇,房子真好,你看都是新的,很多人都很愤怒,家里房子这么好为什么还要申报资助?我们当时赶紧拦下来了,为什么呢?他房子好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他父亲前几年工作,家里盖了个房子,现在家里可能不行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不应该去指责别人。所以我觉得大家要有个认识,平民可以穿名牌,只要他没有挥霍资助人的*,都是可接受的。

李锦文:怎么知道他没有去挥霍你的*?

郑月明:这个确实不知道,既然我资助了这个家庭那我就充分地信任他,但是我们设了一个底线,他是不是继续上学,这*是不是在他们手上交学费,而不是拿去给他爸爸买酒或是怎么样的。一方面承诺他了,一方面信任他,既然我资助了他,肯定就要承担这个风险。

关婉灵:我觉得可以把它更扩展一点,就除了穿着以外,可能涉及到说他用的是一个怎么样的手机等。自我批评一下,我以前一直也觉得,贫困生可能会因为家庭原因更加自卑内敛一点,穿着打扮方面没有那么潮流,但是走访以后发现其实真的不是这样子,他们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乐观、积极,面对逆境,甚至很多学生会表现出一种自信,笑着跟你交谈家里遇到的一些困难,我觉得这种自信就是你们身上*好的包装,不需要非得穿名牌,如果贫困生非得去追求这种名牌,反而会忽视*原始的愿望是什么。

白梅:我对于这些16-19岁生长在佛山的孩子喜欢名牌表示理解,因为住在佛山这样的大城市,经常与名牌接触,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的捐助限制了一个非常严格的界限,只捐助你的上学费用。至于穿名牌,你是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给你自己挣这个*或者是拿你父母的*。举我儿子的例子,从出生到高中这个阶段,他特别喜欢名牌,买鞋必须买名牌,我说同样多的*,不给你买名牌我可以买三双,他说宁愿一年就穿着一双甚至很破烂也不穿普通的鞋子。初三到高三是很要面子的阶段,我只好顺着他,但是到了大学以后,特别现在上大二回来,很随便地就穿了个30块的大裤衩回来,我很不理解,你怎么就穿这样回来了?他说没问题啊,大学生都一样,谁也不看我穿多好,我就感觉这孩子长大了。我就发现,其实他上了大学以后,思想有很大的变化,他已经认识到不用靠外在的包装。所以我对这些捐助的孩子表示宽容和理解。但是随着你们的成长,你们会发现消费是有层次的,内心的知识是*好的包装,希望你们从外在的追求转到内在的追求。

李锦文:*先我想问问大家,能穿名牌的叫贫困生吗?如果他有这个能力能穿上名牌的,根本不叫贫困生也不在助学的范围内。一个人可以说我不吃饭我可以穿漂亮一点,那你就宁愿饿肚子吧,我看你能呆多少天,拿资助人的*上学,自己的*买名牌,我**是不能接受的。

我1996年就买第一台车,我儿子到现在我从来没有买过名牌给他穿。我们去帮助五保户、困难人,对方不能说我没有车你买台车给我吧。我是给你*基本的日常保障,而不是说超出我们普罗大众的生活水平的。如果这个我去迁就溺爱他的话,教育出来的就是说你不买我恨你,养出来的都是一帮白眼狼。

莫明霞:拿捐助人的*买名牌装扮自己是很不道德的行为,穿名牌是可以提升你个人的气质,不过我觉得这些东西应该是你有能力,自己赚*买的时候才享用。如果用资助人的*买名牌,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就不值得别人资助了。

刘军:像明霞说的那样,如果家里很贫穷还追求名牌,那叫不齿,要把握好这个度。

一句话总结:贫困生穿名牌不要紧,爱慕名牌要小心。

体验教育式慈善合适吗?

不是救世主孩子宜做志愿者参与

注:所谓体验教育式慈善,很多城市的捐款的人喜欢带着孩子到山区体验贫穷,把山区小孩的贫穷状况作为教育子女的材料。

李锦文:体验式的慈善我经验特别多,十年来,每一次下去都是很多家长带小孩过去,方法很重要,所有去的人都明确说明纪律,不能以救世主的身份过去,更加不能指指点点。带到山区去贫困家庭,关键的一点要注意方法,不能去了指着人家说,你看他那么穷,你住得多好,这是我们严禁的。孩子很聪明的,从头到尾不要教育,事实摆在面前,效果很好的。方法对了,**没问题。

郑月明:我反对这种方式,这是很奇怪的心态,因为你没有把大家当成是对等平等的人来看待,我们去山区交流,这里的孩子也是孩子,大家**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的,人为的划分对双方都是一种伤害,孩子在这里学到的是什么?我是高高在上的,我和他们不一样,这种心态在教育上是有很大问题的,所以我们更看好让孩子作为一个参与的人进入到志愿者的团队去服务,而不是作为一个救世主去帮助别人或者怎么样。

李锦文:对城市的孩子来讲*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幸福感,通过对比懂得这种幸福懂得对父母感恩,知道父母不容易,文化教育,让他们看到农村孩子那种坚强求学的精神所在。中国人普遍特点:对比我每次下去就觉得有幸福感,如果我天天跟李嘉诚比,那我会很痛苦的。

郑月明:通过对比获得幸福感,但是这个幸福感怎么定义,你凭什么认为城市的孩子就过得很幸福,我认同我的身份我才能得到幸福,否则的话他永远得不到幸福。带孩子去体验,不管是资助者被资助者孩子,我们都不要去对比,也不要去区别,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惠姐(台下嘉宾):我当初加入乐助会,主要是教育孩子。让我很意外的是,我女儿与一个受助者成了好朋友,经常有私信来往。有一次,我看到对方写来的一封信,为了省12元,宁愿走路回家,触动很深,并拿给女儿看,女儿看了后也很感动,还拿到学校给同学看。

关婉灵:之前有个节目叫《变形计》,将城市与农村孩子互换,感受彼此的生活状态,但是有没有想过农村孩子进入城市看到更多的花花绿绿,是对他的一个冲击,为什么生活在城市活得那么好,而我就因为出身问题这么的悲惨,而城市的孩子到乡下就会有一种领悟,我在城市是这样生活的,而跟我同龄的人他在农村是这样生活的,他的思想会往好的方面改变,与农村的孩子产生不同的结果,而刚刚惠姐讲的那样,城市与农村的孩子成为好朋友,那就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但是这个过程中怎么引导,从活动发起方和家长都是一个大的问题,怎么去教育他。

莫明霞:我高中的时候受过资助,很多志愿者来我家家访,他们很尊重我们,不会说很敏感的问题,就是介绍下家里成员,我们都是很自卑的,所以很感激他们没有伤到我们自尊心,如果很多捐助者以体验式教育慈善的方式来我家,我会很不高兴,不希望他来。

白梅:大家在做慈善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目的,像刚才惠姐讲的我参加慈善就是为了教育我的孩子,这个方法我们尊重她,应该是可以的,我们做慈善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回报,我也没有指望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孩子,一定要带有这种公平、公正的理念,我理解明霞说的,不能揭人家伤疤来教育孩子。

刘军:很赞同白梅的说法,我们同学会做这个慈善不是为了求回报,去访谈尽量不要带个人的身份。有次去偏远山村,玩游戏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混在一起没有划分开,我们推崇言传身教,亲身参与。

一句话总结:慈善是一颗赤裸的心,以教育为第一目的慈善会适得其反。

01、12-15统筹:南都记者李文波

采写:南都记者钟会先沈开倩关婉灵李文波实习生陈子娟丘媚

摄影:南都记者张明术

标签: 佛山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