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开学季,经过黑色6月,度过悠长暑期,准大学生和家长们正紧锣密鼓地张罗入学装备,迎接新的校园生活。离家求学,准大学生们的行囊里装着什么呢?不同年代,入学装备不同。在过去的年代里,大学新生的行囊又是怎样的呢?记者分别采访了60后、70后、8 0后、9 0后的大学生。以前,7 0后大学生能拥有一部“随身听”就算**;8 0后大学生,MP 3、手机开始风靡大学校园;而90后大学生,单反相机和苹果“三件套”都已不稀罕。
带上牙刷牙膏上路
讲述人:刘亚平1983年入读西南师范大学
入学装备:背包、被褥、60元生活费
刘亚平是“60后”,今年50岁,来自四川。回想当年上大学的情景,他的记忆清晰又模糊。在当时,“60后”大学生真的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要想挤过这座*木桥真不易。经过一年复读后,刘亚平终于考入西南师范大学。“考上大学,家里人很高兴,临走前还专门宰了一头肥猪,请亲戚朋友一起吃猪肉庆祝,五六个围台好不热闹”。
说起当年的开学装备,刘亚平说,以前的物质生活远远没有今天这么丰富,当时的行囊和装备也相对“寒酸”。在省内上大学,家里也没有特意为他买新衣新鞋,只是上街买了牙刷、牙膏、毛巾等日常生活用品。“我的很多同学,他们还自己拎着被褥来”,刘亚平说,因为他姐姐在重庆,他的被褥和其他生活用品,就去找姐姐拿,省去了他长途拎东西的劳累。
家住县城,有3个伙伴同行,所以上大学时,刘亚平说他的父母并没有给他送行。“我们三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很洒脱地坐上大巴,一路摇晃地向大城市出发”,那时候,交通很不方便,虽是省内的大学,可刘亚平却要转2次车方可到达,车费就花了10元。
而*令刘亚平兴奋又暖心的,是当时当乡干部的妈妈,为了奖励儿子上大学,竟然很大方地***给了他60元左右的路费和伙食费。放眼现在,60元是小数目,都不够学生一个星期的伙食费。不过,在80年代初,是他母亲一个月的工资。可他们那时一个月的生活费还不到20元,这些*除了生活费,他就拿去买书,舍不得大手大脚地花掉。
随身听、B P机都**
讲述人:田先生 王女士
入学装备:武侠小说、盒式磁带录音机、BP机
1977年出生的田先生当年在郑州大学读书,“当时1个月生活费是500块左右,随身听还没有那么普遍,但是收音机是有的。”除了生活必需品,田先生说自己当年读大学时还会带一些书过去看,“不同的人有不同喜好会带不同装备,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对于我来说是必备的,《碧血剑》、《倚天屠龙记》很多很多。”
而1978年出生的王女士则说自己比较幸运,“我当年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读书,我除了有收音机以外,爸爸在我大一刚开学时还给我买了一台小型盒式磁带录音机,然后我用它来听英语。每天晚上我都要听过才能睡觉。”如今的王女士已经是广州一家中学的英语老师,“B P机在当时是家境好的学生有的,当年有B P机是一种很时髦的表现。”王女士回忆,自己上大学时并没有像现在一样有太多物质装备,但精神上却从不落后,“我那时不会想着要带多少*去,而是无论行李多重都想多塞两本书带去学校看。以前很喜欢窝在被窝里看书,而不是像现在一样看手机。”
一部MP 3是潮品
讲述人:林**2000年入读广东商学院
入学装备:M P3、2000元现金
1981年出生的林**,出生于南方的一个小康家庭,2000年考入广东商学院。考大学那年,正逢全国高校扩招,大学生不断增多。作为家里的第二位大学生,父母简单设宴三桌,请来亲戚朋友庆祝并为她送行。
2000年代初,各类电子产品已经开始流行。林**除了带书本、衣服外,就是一张银行卡和一部m p3。她说,考上大学时,身在香港的舅舅特意送她一部m p3。“那时候,在同时代的同学中,基本都没有什么潮物,大家来的时候带的都是书本和衣服,被褥都是学校统一发的。我带来一部M P3,很受欢迎,当时室友会轮流借去听”,林**表示,后来有M P3的同学越来越多,到大四的时候,一部分同学已经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了,
除了M P3,林**身上还带了2000元现金,那是爸妈为她准备的生活费。“那时候,我们几乎都在学校食堂吃饭,偶尔周末时间才跟同学去外面炒菜,改善下伙食”。
“苹果三件套”不稀罕
讲述人:小林 小吴
入学装备:手机、电脑、6000元生活费
1995年出生的小林今年以不错的成绩考进广东财经大学,临近开学,他也开始忙碌地准备着自己的开学装备。“上个月家人为了奖励我考上大学买了一台联想笔记本电脑给我,我准备这几天趁着很多手机店有开学优惠用自己打暑假工的*买一台三星手机,苹果有点贵,我的预算是两千块左右。”小林还说学校在寄录取通知书时有附带银行卡,父母已经把6000块学费生活费存入卡中。
1993年出生的小吴就读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今年准备上大三。看到师弟师妹们忙于准备“家当”,她也谈起了自己的经验。“现在的90后入学必备一般都少不了电子产品,我们很多作业都要做presentation,所以电脑是必备的。**一般会准备好‘苹果三件套’外加单反或者微单。而普通的大学生一般都是普通的手机,手提电脑、台式电脑也有人使用,不过就是携带时不太方便。”小吴认为,90后处于大数据时代,数码产品不断更新发展,“大部分大学生都没有刻意追逐电子产品,只是时代不断变更,我们也要跟着适应。”
采写:南都记者 符芳晓 实习生 张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