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宏认为,对未来几年出现经济危机应保持高度警惕。南都记者徐文阁摄
嘉宾简历
吴向宏,财经专栏作家,上海合秦资产管理(有限合伙)及美国UnitedChinaFund创始合伙人兼CEO。曾任颐和资产管理集团CEO、美国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等职务。
危机不可避免 后果可以不同
世界上不存在一个经济体、一个国家可以不发生经济危机,就好像人都有生老病死,无非是在一个什么时间点触发的问题。一个国家繁荣的时间越久意味着你发生经济危机的概率就越大,离*后的不可避免的时间点越接近。而且我们不应该人为地恐惧,或者试图硬性地去对抗这个必然的规律。
那么一方面经济危机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它体现出来的症状其实是不一样的,就像每个人都可能得病一样,但是有些健康的人比如说我比较爱锻炼,我有时候也会感冒,通常感觉到感冒了嗓子就开始疼了,我怎么做呢?我大量喝水、我自己不上班了,家里睡觉,我经常是睡一个晚上第二天起来就没事了,其实我也是生了一次病,而有些人不锻炼一感冒就要到医院打点滴。所以经济危机它必然发生,但是发生之后产生的效果、我们每个人怎么去处理它都是不同的。如果是经济危机严重可能社会上大部分的企业倒闭,也可能发生了经济危机但大部分的企业经历了困难的时期进行了减产,进行了员工的停发工资,原来上七天班的改成了四天班,经过这么一个周期以后能够熬过来,这个情况下这个经济体也发生了危机但并没有到触发动荡的程度,避免了一次经济危机的后果。
“人口红利”消失 生产率提高停滞
而我的观点认为在每个人都很快经历到的未来发生一次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很多迹象在指示这一点。但是对经济危机不是抱有一种畏惧的态度和畏惧的心理。今天的很多中国人,对经济危机持有一种畏惧的心理,觉得可能后果很严重,其实不一定。
我认为中国未来几年发生经济危机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理论上的、数据上的东西大家去查能够查到很多,我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些什么呢?是来观察这个问题的是一些基本的、大的前提在哪里。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动力发生了变化。**个是很多人概括的“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人口结构很快会遇到一个拐点,一胎政策造成了一个无可否认的统计学事实。“我们的人口增长,尤其是年轻人口,即有效的就业人口很快会迎来一个拐点。”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整体经济生产率的提高停滞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好遭遇了经济**化和产业转移。这种产业转移不只带动了GDP和出口增长,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知识和技术转移,提高了整个中国经济的生产率。而生产率不停提高是一个经济保持活力的根本,生产率提高了,投资才有意义。2006年是一个拐点。中国在2006年以前生产率一直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贡献了GDP增长的约1/3。但2006年以后中国生产率的提高是零,有些年还是负数。所以你看景象是每年还在增长,每年还有7%可能很好,但是看背后出现生产率不提高的情况,我个人认为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了。
“滞缩”已出现外部环境喜忧参半
那么表现为什么情况呢?我给他们概括了一个概念,叫滞缩,是对应于滞涨的概念。即经济停滞和通货紧缩同时发生。一年前我就写文章说中国经济的*大风险不是通胀,是通货紧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量的货币放出来之后怎么会通货紧缩呢?天量货币引起通货膨胀需要两个前提,一是人们的消费结构基本不变,二是增量货币均匀地分到大家的头上,每个人原来有一元*,现在有两元*。但是现实中,中国的货币增发不是这样子的,越接近权力阶层的人分到了越多的增发货币,他们越能批到**的大项目。*到了少数人手里不会引起全社会的通货膨胀,因为他们不可能去买更多的衣服、鞋子和食品,所以过去几年中国CPI没有随着货币增发而增长,但**品的价格却猛涨,豪车在中国卖得**。
我给大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这个社会以前大家都是有这么多*,那么每个人都去买车,有9个人穷一点买大众,有一个比较有*去买了奔驰,后来这个社会蒸发了大量的一千万的货币,这个货币全蒸发给有*的一个人了,产生了什么情况?9个人是觉得自己穷的,一看人家那么有*我好穷啊,可能有几个人不买车了改骑自行车了,所以本来有九辆大众的,现在市场上没有九辆大众,现在只有5个人买大众,剩下的四个人不买大众了,少的这四台大众卖给谁呢?你以为拿到一千万的人会买一台奔驰再买一台大众吗?他连奔驰都不买了,他去买一台阿斯顿·马丁。
结果呢?我们因为担心通货膨胀恰恰走了所谓的结构化宽松的路子,就是这个领域我觉得重要松一点,那个领域不重要不但不给你*,还给你缩紧了,人家不爱干的不干还不行,想干的还拿不到*,所以这种结构化的宽松恶化了这个情况。*后的结局名义上看CPI还是有轻微的通货膨胀,没有全面的通货紧缩。如果全面的通货紧缩,实际上就是经济衰退或者说经济危机的同义词。
那么现在发生的是什么局面?消费领域还是有轻微的通胀,生产领域也就是PPI已经连续两年通缩了,生产资料连续两年通缩,生产领域如果持续通缩它迟早会冲击消费领域的,因为生产领域的减缩就意味着就业的问题,*后传导到消费领域。这个情况会不会产生现在有争议,有些人认为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的PPI会反弹上去,尤其在世界经济恢复、美国经济会变好时,我们就一定会出口,重新反弹问题就化解了,我个人非常希望这个情况发生。但是外部环境是否支持我们目前的全面复苏的一个情况呢?外部环境我认为目前是喜忧参半,并不具备一个在中国经济目前的情况急剧拉伸起来的能力。
综合来看我们的判断就是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不可避免,原来是两位数现在是保七,保七保得住吗?我认为保不住,退到六能不能保得住?我认为也悬。在什么增长率我认为有信心呢?4%到5%的增长率我是很有信心的,也有人说这不挺好吗?4%到5%的增长率还是秒杀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没有什么不好,如果是在一个所有人都很理性的社会中,一个经济体从10%的增长率降到4%没问题,但是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这种增速的下滑有可能会触发危机。
对激烈动荡可能性保持高度警惕
而且大家看世界上的经济危机通常由两种情绪驱动的,巴菲特也概括了,一个叫贪婪一个叫恐惧,贪婪就是当这个经济已经开始下滑趋势的时候人相信经济下滑了,我不认为这样,我还是要照着以前的样子去做。恐惧就是到不行的时候忽然大家一哄而散,恐慌性地撤退。如果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尤其是政府不把这个概念转过来,还在一个梯子尽头的时候往上爬,*后爬到上面一看脚底下什么都没有了,想办法下来都没有台阶下不来了,*后怎么办呢?发生恐慌。危机来临之前不做好准备,危机来了以后一窝蜂乱跑,这就像什么地方发生互相践踏、人仰马翻的情况就会出现了。
基于以上这些理由,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未来若干年内中国经济出现激烈的动荡可能性是持一个高度警惕态度,我们不说这个事情一定会发生,但是有很多的迹象加起来会让我心里感到不安,有可能会在经济正常情况下慢慢减缓增速,可是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出现一个激烈的振荡。这个情况下怎样避免危机呢?我们每个人怎样避免呢?作为做企业的我们怎样避免?我们要提前有危机和防范意识,其实就是我一开始讲的经济危机不可怕,防范得好就可以。大家要未雨绸缪做一些避险的措施。
个体调低预期 企业抓紧升级
*重要的是降低预期,在可能发生不好的事情大家要先预期,因为过去几年中国人的工资增长很快,比如说你是一个白领,前几年工资一个月5000元,现在一个月一万了,过两年我一个月两万了,照着这个趋势去买房就可能将自己置于一个很危险的境地,一个普通的家庭买房有一条原则,买房的时候你的月供不要超过夫妻总收入的二分之一,其实是一个什么道理?假定两个人当中有一个人失业了,另外一个人的工资还可以付得起房贷,所以即使有一个人失业了,你房子不会丢,你其他都好办,剩下的每个月的生活费毕竟还是好办了,一旦房子丢了之后这个问题就太大了。你可要现在计算着,比如说你一个普通的家庭买房的时候月供。所以我倒建议在目前的情况下更保守一点,如果你买房,你的房贷不要超出你夫妻两个人收入比较低的那个人的水平。不要以为收入高的人不失业,如果出现问题的时候收入高的人是优先失业的,那个大公司裁员优先裁高管,裁你一个顶他裁人家十个,那是个人还能干活,你高管这时候又不干活,所以这些都是在这些时候做一些个人的避险措施,降低期望值。
增强流动性。对于个人、对于企业都是适用的。流动性管理不是说就去借*、拿贷款。这只是一方面。这个流动性管理包括外面的*能回来吗?你的上游出了问题应收账款不到位怎么办?你要评估哪些*是很稳当的,一个上市公司拖到*后催一催还是会给的,但是有些企业就不一定了,到时候应收账款收不回来你怎么办?你就死掉了,所以流动性管理这个东西在扩张的时期企业是可能忽视的,因为*会越来越多,总是能赚得过来。但是一旦进入紧缩时期你就会发现一文*难倒英雄好汉,对企业如此、对个人理财也是这样的。大家都看看你的资产里面有多少不能流动的资产,到你想要用的时候一定是白菜价!
第二个转型升级,转型升级不是你说转就转的,这是一个很谨慎的事情。在哪个时候我赞成大家转型升级?**服务业经历危机的时候。举个例子很简单,这有点矮化自己但是实际情况如此,假如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我在乡下开个小店做个自行车之类的,城里有一个厂人家生产摩托车的,比我这个更加高大上,我一直想做摩托车,后来有一天城里的摩托车市场不行了,城里的那个摩托车快倒闭了,这时候这个乡下生产自行车的人很高兴、这到了我转型升级的良机了,我来搞摩托车吧———开什么玩笑啊?城里人的那个摩托车厂搞了十几年现在不行了,你忽然要去搞摩托车了,这个时候迎风而上转型升级是自杀行为。什么时候转型升级呢?摩托车市场复苏了,因为他关了那么多年现在工厂招不齐人,有些工人还没进城这时候你去跟他讲你别回那去了,我再多给你*我们乡下搞个摩托车厂吧,这是转型升级的良机。
所以现在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良机,美国经济复苏的时候人家上去了。如果这个时候在坐等,现有的利润可能越来越薄,新的增长点可能是出现的,所以至少现在转型升级比前几年好得多。
(本文为嘉宾2014年9月14日演讲稿,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