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回应]别把人大监督权当成一道“配菜”

2014-09-28来源 : 互联网

昨日南都就“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次向**审计报告发起了询问,十多个部门的负责人一起接受40多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询问”发表了社论。据悉,这是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次由全体组成人员同时参与询问,也是**次把审议和询问结合在一起,**次对媒体全面开放。

这次广州市人大监督**部门获得了三个“**次”,监督力度和开放的“尺度”的确够大的,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一定感到比较“过瘾”,网友点赞肯定不少。不过,正如南都社论所言:相比“询问”这一略嫌温柔的举动,我们认为人大需要通过更有力度的“质询”,才能进一步激活人大的监督权力。对此,笔者十分赞成。事实上,公众关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次向**审计报告发起询问,既是对人大监督的鼓励,也包含着对人大监督再向前迈进、人大监督的“炮*”再猛烈些的殷切期待。

人大监督**部门,是宪法和法律授予的权力,人大应该理直气壮地拿起监督利器向**部门的失误“问罪”,这是人大的职责所在,没有履行好监督职责就是失职,也愧对人民,尤其人民把权力交给人大来监督,而人大却辜负人民的期望,岂有不感到羞愧的道理?然而,理想很丰富,现实却很骨感,一些人大监督机构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监督**及部门的失职失误总是不太大胆,像个小脚女人。

人大监督敢不敢直起腰杆、能不能理直气壮呢?不是法律不刚性,而是人大监督本身乐于当一道“配菜”。在中国的官场话语体系里,十分讲究“实权”。许多人转任人大职务以后,有一种失落感,原因就在于“实权”小了。什么是“实权”?就是人、财、物的决定权和分配权。人大作为监督部门,没有人、财、物的分配权,不掌握“实权”了,被认为和自认为“退居二线”了,不知不觉间产生了失落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减退,监督热情不高,甚至担心监督多了,掌握“实权”的人不高兴,遭“潜规则”算计。

正是由于人员的心态变化影响了人大监督工作,缺少积极主动作为的热情,人为放弃了手里的监督权,于是人大监督权和地位越发不被人看好,并导致人大监督权力弱化,公众不太满意。比如,**采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饱受舆论诟病,但是,至少从公开报道来看,鲜有人大监督对这种现象说“不”。比如湖北黄石药监局的“天价制服”采购,公众没有听到当地人大监督发声,这恐怕与人大监督甘当那一道“配菜”不无关系。

尽管如此,公众对人大监督还是充满希望的,因为不论是从机构设置,还是从权力配置来看,如果人大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当成后盾,大胆地拿起法律武器发挥其监督作用,**及部门不敢懈怠,这对**依法行政和执政为民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人大监督应该硬起来,不负众望。□王捷

标签: 东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