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期待的Moto X于2013年8月1日在纽约正式发布,当然它的外观和参数已经基本都泄露出来了,Moto X被认为是**款Google指导下的摩托罗拉产品,Google在2012年并购了摩托罗拉。除了Google,摩托罗拉数月之前就开始推它的另一大卖点——美国制造。
“**款美国组装的智能手机”
摩托罗拉的发言人在5月份写道,“今夏在美国上市的每一台Moto X都将在得克萨斯州的沃思堡市组装,使它成为**款在美国组装的智能手机。”负责组装这款手机的摩托罗拉合作伙伴,合同制造商Flextronics表示其计划在沃思堡市**2000个新工作岗位。甚至在泄露的图片中,Moto X的默认壁纸上都有德州州旗的设计。
尽管Moto X宣称是**款在美国组装的智能手机,但Google和摩托罗拉也不是**使用爱国主义推销产品的科技*头。苹果的CEO蒂姆·库克去年12月在接受彭博社新闻周刊的采访时宣布苹果将于今年在美国生产一款产品。这款产品就是6月在苹果*****大会(WWDC)上发布的垃圾桶Mac Pro。
“‘美国制造’的广告效果是毫无疑问的”
苹果在WWDC开幕时发布了一段非常煽情的视频,结尾是苹果产品上一直都有的短语——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苹果对家乡的强调显而易见,不过现在它比任何时候都更突出这一点。从*新的10.9 Mavericks开始,苹果的Mac OS X操作系统将以加州的地名来命名。而“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成为苹果的视频和平面广告营销中*响亮的口号。
甚至连中国的联想也开始打美国制造的口号,今年早些时候它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新开了一个ThinkPad制造工厂,声称可以在当地**100个新工作岗位。显然有一些因素在推动这些消费科技*头选择在美国生产产品,是什么因素呢?美国制造业联盟的主席Scott Paul表示,“‘美国制造’的广告效果是毫无疑问的,这不仅限于科技产品”。美国制造业联盟是2007年创立的一个非**贸易集团,代表美国钢铁工人和其它行业的工人。
波士顿咨询集团近期的一项调查支持了这一观点,5000名被调查的美国消费者中,80%的人都愿意为美国制造的产品支付更高价格。同样的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也愿意为美国制造的产品支付更高价格。Paul说,“有了‘美国制造’的广告口号,你的产品绝对可以卖的更快,还可以得到更多政治人物的支持,因为如果你在美国的社区雇佣工人生产产品的话,地方官员也会对你进行扶持。”
“如果不是对股东有利,我不认为Google、苹果、联想还会这么做”
尽管Paul承认科技企业把一些生产转移回美国可以为它们带来政治和公关方面的利益,不过他并不认为苹果和Google近期的做法仅仅是营销手段。他说,“如果不是对股东有利,我不认为Google、苹果、联想还会把高科技制造业转移回美国。他们需要有理由相信这会成功带来利润才会这么做。”Paul指出了一些让中国,这个世界上*大的制造业国,对消费科技产品组装的吸引力降低的因素:迅速上涨的工资水平,工作人口相对于总人口的比例逐渐下降,以及人民币缓慢但不可避免的升值。
美国方面也有两大因素使得它成为更具吸引力的电子产品制造地: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和停滞不前的工资水平。Paul解释道,“你得这样想,苹果和Google这些公司可能认为头一年搬回美国会亏损,但5年之后就不是这样了,他们看重的是长远利益。”
“一项研究显示,到2015年中国的制造成本就会比肩美国”
目前的情况确实如此,在美国制造比在海外制造的成本要高。不过情况正在迅速改变,根据**商业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一项预测,如果照目前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到2015年,中国的制造成本就会比肩美国。不过短期内,美国制造的高成本仍然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例如Google Glass也是在加州组装的,价格高达1500美元,而Google的失败产品Nexus Q多媒体电脑在去年夏季以299美元抛售。这些产品都是为小众市场设计的,意味着Google可以承受高昂的成本,再以更高的价格卖给消费者。Mac Pro属于这一类别,不过Moto X显然不是。为了在大众市场成功,它将需要一个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定价。
其他一些贸易分析人士则不认为Google和苹果的美国制造产品会对**经济产生大的影响。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的公共政策副教授Ron Hira表示,“没有证据表明这两款产品不只是单一案例,如果这是一种长期趋势,那就会在贸易数据上显现出来,可实际上并没有,这更多只是一种公关而已。”
“CEO和股东们没有利益在美国”
今天的企业和80年代的企业有很大不同,上一次美国制造的流行主要是汽车、钢铁和半导体这一类产品。Hira表示,由于科技企业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把供应链转移到海外,主要是亚洲,导致“CEO和股东们已经没有利益在美国了,他们的利益并不和美国的利益一致。”
Hira还表示,Mac Pro和Moto X到底有多大部分是真正在美国制造的也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这方面还有法律的限制,1997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规定产品要想打上“美国制造”的标签,必须“全部或绝大部分”都在美国制造。关于“全部或绝大部分”的定义FTC解释道,这是指产品的主要部分和加工过程都必须来自美国。这意味着产品不能包含任何外国成分,或是只能有可以忽略不计的外国成分。
“我关心的问题是消费者会真正关心吗”
即使Google和苹果把它们的品牌往美国靠拢的策略,和Hira认为的一样,不过是营销手段的话,关键的问题仍然是这种策略到底能不能比一般的营销策略更有利于销售。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教授Gary Pisano表示,“我关心的问题是消费者会真正关心吗。”
Pisano教授问道,“美国消费者真的会因为苹果产品是‘美国制造’而更爱它们吗?”“我不觉得美国的消费者会看着电子产品的背面,然后根据产地来决定是否购买。”Pisano指出,对于某些类别的产品来说,原产国是哪里确实会对消费者产生影响:例如意大利的时装以及德国的汽车。而对于消费电子来说,日本以及亚洲其它地区已经在生产高质量产品方面有了不错的声誉。他对The Verge表示道,“我不会建议企业仅仅为了营销而把这类产品的生产转移到美国,如果我这么做,也是为了让产品更加接近消费者和公司的设计中心。”
“不管在哪里生产 没有消费者喜欢的功能是卖不出去的”
仅仅是贴上一个“美国制造”的标签是不能保证产品大卖的。80年代的“美国制造”没有阻止美国的汽车制造商败给其日本竞争对手。对于新的科技爱国主义,苹果的“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视频广告的消费者反响也不高(详见AppleInsider的报道),至少相对苹果之前的广告是如此。Google 2012年发布的“美国制造”的Nexus Q多媒体电脑也卖得很差。美国制造业联盟主席Scott Paul也承认Nexus Q的失败,他说:“不管一款产品是在中国还是在月球生产,如果没有消费者喜欢的功能,就不可能大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