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血性”:做“狼”还是做“乌龟”?

2014-10-31来源 : 互联网

在关于谁是中国***企业的争论中,总少不了华为的名字。*近,这家中国的信息技术通信(ICT)*头*新公布的财报显示,2013年无论在收入还是利润上,华为已经超越主要竞争对手爱立信公司,成为****。

就在地球人的生活被网络深度裹挟之时,作为基础、技术和终端等全面供应商的华为,也成长为一个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近30亿人联接世界的**性企业。

在“****”为华为所夺的时候,也许很多媒体会报道这个中国企业艰苦奋斗、自我批判的重生与演进,或是它对“夺”者聚大力于方寸的判断和执行。然而,在这样的时刻,华为CEO任正非却坦白地告诉大家,“我们是一个能力有限的公司”。

**化与**级

华为3月底公布的2013年经审计年报显示,2013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390亿元人民币(约合395亿美元),同比增长8.5%,净利润210亿元人民币(约合34.7亿美元),同比增长34.4%。而其主要对手爱立信公司此前发布的年报显示,2013年其营业收入为353亿美元,净利润为19亿美元,收入和利润均低于华为。

华为作为**行业*头的地位早在2011年就已确立。当年其销售收入就已经超越2000亿元人民币,从当年的2039亿元,到前年的2202亿元,到2013年的2390亿元。在**范围内看,行业内达到这一量级的企业只有华为和爱立信两家。从国内看,华为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兴公司在收入和利润上都差距明显。根据财报,中兴2013年营业收入752.3亿元,净利润仅13.58亿元。

细观2013年财报,可以看出华为构筑的**化均衡布局使公司在运营商网络、企业和消费者业务领域都获得稳定发展,表现出主干业务稳中有升、新兴业务增长迅速、**化特征愈发明显等特点。

首先,作为主干业务的运营商网络部分帮助华为实现销售收入1665亿元,同比增长4%;从2011年起,这一业务领域收入一直保持在1500亿元规模之上,并逐年增长。华为在其核心业务领域将其他国内厂商远远抛开,和爱立信形成直接竞争局面。

其次,在后发的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方面,尽管存在思科、苹果、三星等企业*头的强势,但华为依然凭借中国和新兴市场地位及竞争力,成功获得市场份额,实现显著增长。企业业务收入此前三年从上90亿元规模,到突破百亿元关口,进而跃上150亿元台阶,2013年增幅甚至高达32.4%;在消费者业务领域,华为2013年收入达到570亿元,增长达到17.8%。智能手机出货量**份额逼近5%,排名第三。

再次,从地域分布看,华为2013年65%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其中欧洲+非洲区的收入规模再次超过中国区,达到847亿元,同比增速达9.4%。亚太区收入达到389亿元,增长4.2%。美洲区虽因政治性因素带来的美国市场撤离,但收入依然超过300亿元。与此同时,作为“根据地”的中国区收入增长则*快,达到了14.2%。随着中国进入4G互联新时代,华为的设备、技术和服务作为从“底层”到终端的全面应用,将迎来新的黄金期。

基础扎实、增长有力,华为正以“好状态”进入更大的业务体量,参与顶级竞争。波士顿咨询公司大中华区TMT业务负责人,资深合伙人范史华日前对记者说,他非常看好像华为这样的中国跨国企业发展前景。“华为正在变成**化的大公司,下面的问题就是它怎样成为一个真正的**级公司了。”

关于“乌龟精神”的思考

随着**市场的开拓和**竞争的展开,华为的决策管理者却更多开始谈论“乌龟精神”。因为风险和挑战依然不容忽视。

“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二十五年来,爬呀爬,一抬头看见前面矗立着"龙飞船",跑着"特斯拉"那种神一样的乌龟,我们还在笨拙地爬呀爬,能追过他们吗?”在发布2013年年报的致辞中,任正非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的确,在ICT领域,技术和商业范式的*变令人始料不及。从过去的北电网络,到不久前的诺基亚,*人衰败甚至倒下的案例并不鲜见。对于华为而言,风险是方方面面的:从战略风险、市场风险到财务风险,从海外地缘政治风险,到贸易壁垒、法律产权风险,从供应链风险,到劳动力成本风险,等等。

以华为和爱立信的竞争而言,从战略方向的比较和财务数据的佐证可以看出,退出手机终端业务,出售光接入业务,专注移动宽带、网络服务和运营支持解决方案三大领域的核心,爱立信近年一直在集聚内敛,放弃部分低利润率市场的份额,将资源集中于高附加值领域。在主干业务上,爱立信依然是***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

反观华为,则在更多地扩张。从传统通信设备领域出发,加大了对企业网络搭建与服务,以及智能手机制造方面的投入。虽然处在相同行业,但因起点、阶段、资源以及内外环境不同,华为和爱立信的战略难说高下。但要想实现华为在年报中确定的未来3到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的目标,挑战依然存在。

例如,华为核心的运营商网络业务2013年增速仅有4%,**电信运营商支出受抑制的影响依然存在;在企业业务领域,美国思科和同行爱立信的强势竞争如影随形;在智能手机领域,虽然增长较快,但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价格战对公司盈利水平将形成持续考验。

更重要的是,进入顶级竞争阶段,效率成为关键。而华为在此方面仍有差距。一个具体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目前华为的员工总数达到15万左右,而爱立信是11万多。几乎相同的收入规模意味着华为的单位人均产出更低。

此外,在决定未来发展机会的核心能力上,华为更多是“乘市场东风”,在产品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以服务导向致胜。例如其对于亚非拉发展中经济体的开拓,可谓一种“兴衰与共”的方向性选择。而爱立信这样的欧美*头则更注重技术引领的前瞻性,在发达经济体和主要新兴经济体中持续深耕。

“的确,我们和竞争对手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比如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做总包,只能提供配套。但爱立信这样的对手就有实力,在战略上更强些。他们会在和当地电信商的合作中,告诉这些企业未来5年10年要想发展胜出,方向在哪里,而爱立信已经在那个方向上布下资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为海湾市场高管这样告诉记者。

ICT是个“大行业”,华为清楚地认识到在这样的行业竞争中,资源的可贵和对手的强大。这也是任正非所说的“能力有限”的原因所在。因此,华为正在强调的是“聚焦”。“我们只可能在针尖大的领域里领先美国公司,如果扩展到火柴头或小木棒这么大,就绝不可能实现这种超越。”任正非在年报致辞中如此比喻。

正是在这样的大局观下,进入壮年期的华为开始更多强调“乌龟精神”。其背后是对“理性奋斗”和在“主航道创新”的倡导,而不是对“颠覆性创新”的热衷。“我们不需要热血沸腾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这样的导向,是否能将华为带向更加卓越的层次,依然需要时间作答。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