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本 名:EI-HayaIbrahim
中文名:阿布
年 龄:51岁
国 籍:毛里求斯
信 仰:***教
爱 好:广东豉油鸡
工 作:广东溢达**技师
1989年,非洲国家毛里求斯*都路易港与佛山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一时间,许多佛山的人和商品远涉重洋来到毛里求斯,而毛里求斯人也不远万里踏上佛山的土地,在这里工作、生活乃至定居,变成大家眼里的“洋街坊”。
家住高明的朋友,如果在周末时间常去文华市场买菜,特别是在鸡档和鱼档前,不难发现这样一位大叔老外:1.8米个头,上身着T恤,下身牛仔长裤,脚穿运动鞋,背影神似“乔帮主”,大大的鼻子顶着一副黑框老花镜,打着耳钉,与葛优一样有着油亮的光头,但肤色却黑了几分。
他叫EI-HayaIbrahim,来自非洲,来高明已经8年,给自己起了中文名“阿布”,如今,他是广东溢达的**技师,也是厂里的近3万员工**的外国人。他不像一个“地道”的非洲人,因为没有影视剧里非洲人那般黑。在高明生活了8年,阿布非常享受这里*立、自由的生活氛围以及广东的豉油鸡。
中国公司里的外国元老
1978年,溢达集团在香港成立,同年收购离中国万里之外的非洲岛国毛里求斯的一家工厂,6年后,Ibrahim进入该工厂成为一名普通裁床工人,几个月后转做机修工。
在非洲的溢达工厂工作了22年后,一次调动来华的机会出现在Ibrahim面前。2006年,已43岁的Ibrahim被公司调往中国大陆的工厂,并常驻于高明的广东溢达,如今,已是**技师的他承担着集团包括宁波、常州等地工厂的技术指导工作。阿布说,他原本希望出国去欧洲,但来到高明后,他感觉到这里能带给他自由和*处的空间。
地处印度洋西部的岛国毛里求斯面积2040平方公里,相当于南海区和高明区面积总和,而人口130万人,略高于禅城区常住人口。与很多曾被殖民的国家一样,毛的居民由多民族组成,其中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华裔等。阿布原本祖籍印度,19世纪受当时**因素影响,其先辈举家移民至毛里求斯,后在此定居,阿布则是在毛土生土长,但仍保留着一些印度血统。
因受到殖民影响,毛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所有**文件都以英文书写,在学校里,英语和法语都是教学语言,但法语在广播及文字传媒,以至在商业及企业关系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阿布打小就掌握了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
虽然远道而来,但阿布的语言学习能力很强,用他的话说就是,“Everyonearoundyouis speakingChinese,andm anyw ill”(周围的人都是说中文,听多了就会了),而这种“被逼”式的学习,让他从2007年开始便能随口说出“你好”、“吃饭了没”等一些普通中文,而当遇到说白话的鸡档**,也能来两句白话。而为了更好与同事相处,他自起了中文名“阿布”。
“宅男”大叔不愿回家
在阿布的国家,人们从孩童时代就开始学会*立,如同动物一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因此,虽在工作中能与他人侃侃而谈,但接触过他的同事仍然觉得和他有沟通压力,他既能“手舞足蹈”地用英语倾谈,也能在“脖子舞”的扭动中,说着中文“对,就是这个意思。”而当他回答喜欢中国的什么时,随口吐出的“食油该”(豉油鸡)会让你产生“他是广东人”的错觉。
“宅男”是阿布留给同事*深的印象。阿布有着稳定的作息时间:上班,下班,回宿舍,看电视,睡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偶尔也能看见他骑着自行车往返于作业区和宿舍区。而在周末,就去超市或者菜市场拎几袋鸡肉、鱼肉和少量蔬菜回来,他的住处虽然也在员工宿舍,但显得格外神秘,因为他几乎不会邀请朋友去家里做客。阿布说,他下班之后不希望被打扰,只想一个人静静呆着。
阿布说,在他的家乡,到晚上七八点,街上的店铺大多已关门,能见到的多为食客。人们早早地回到家中,准备着休息,由于诸多不便,即便夜晚想出门购物,也要开车到数公里外的商店。**到了圣诞节,人们才在晚上纷纷走出家门去逛街购物。
1989年,毛国*都路易港与佛山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一时间,许多佛山的人和商品远渡重洋来到毛里求斯,阿布,也是在那时才知道佛山在中国的什么地方,而且还掌握了来华重要的生存技能——— 使用筷子。
离国8年,阿布仅两次因出差回去过,但均未回家,他说,与家里人感情不好,不愿联系,而联系*多的是他已28岁的女儿,而联系方式则是Em ail。
难忘家乡电烤鸡,钟情广东豉油鸡
源于***的宗教信仰,阿布的胃却不受公司饭堂的“控制”,在大多数员工看来,食堂丰富的肉菜很能刺激味蕾,但阿布不吃猪肉,而他的食谱多为临时定制。早餐是麦片或者牛奶,中午则是三明*加咖啡,晚餐,阿布会亲手做牛肉、鸡肉搭配少量蔬菜。阿布笑说,他超爱吃肉,“但非猪肉”。
由于口味和样貌与家乡的电烤鸡相似,阿布刚来高明在一次与同事聚餐时,广东的豉油鸡让他至今难忘,如今,每逢去菜市场也会带一份回宿舍慢慢品尝。
阿布说,这里的人待他很友好,他也有自己想要的私人空间,如果工作不变动,愿一直呆在高明。
采写、摄影: 潘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