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改造方案敲定曾十易其稿 建成后将形成历史遗迹轴线
酝酿多时的东园改造方案在前日的规委会上获得通过,这里有广州两大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文保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文保单位省港**委员会旧址,如何将这些遗迹协调?如何**东园的岭南园林旧貌?规划方案几年来十易其稿终于敲定。
*新规划显示,越秀南汽车客运站和周边居民楼将搬迁,未来汽车站地块将成为一个中心景观水面,周边有亭台楼阁的岭南园林;地块西侧将新建一个两层高的展览馆。整个项目建成后,从省港**委员会旧址就能看到全总旧址,形成历史遗迹轴线。
规划
搬走越秀南客运站
新建中心湖和展览馆
涉及范围:
本次规划的东园地块项目位于东濠涌高架西侧,西至湛塘路,东至越秀南路、挹翠路,南至国利大厦,北至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北侧规划路。从南往北,分别有东园门楼、省港**委员会旧址、东园、团一大广场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涉及面积:
涉及现状的用地总面积约1.47公顷,现状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包含住宅和公建。现状建筑均为4层及以下建筑,其中住宅1万平方米,商业及办公面积约1万平方米。
拆迁面积:
为改造新的东园广场,涉及拆迁建筑面积19958平方米,包括越秀南汽车客运站和周边的住宅,其中住宅占比*重,达10074平方米,办公9824平方米,商业60平方米。
据悉,东园地块改造酝酿多年,已经十易其稿。今年2月28日,东园地块改造方案提交规委会审议,审议期间对该方案提出较多修改意见。要求将北部的全国总工会作为革命馆的组成部分纳入规划范围,围绕全总旧址、东园六楼、省港大**旧址等3个重要历史遗存进行统筹设计,通过视线分析**进入东园即可看到3个遗存。此外,还要求参考历史影像资料,部分**东园的历史风貌和建筑,并且要求进一步加强地下空间利用。
此次提交的深化设计方案,将全总旧址纳入规划范围,由东西和南北两条轴线统筹3个重要历史遗存。东西轴线布置东园主入口和展览馆建筑群,南北轴线布置全总旧址、团一大雕塑、省港**委员会旧址和东园门楼。并且,在两轴线交点,布置开阔的景观水面。
在中心湖南四周,以绿地景观为主,利用廊道、亭榭等景观小品,**宜人的岭南园林空间,协调全总旧址和省港**委员会旧址。在项目西侧建成展览馆建筑群,新建建筑采用小体量的群体组合方式,高度不高于文物建筑,均为2层楼高。
现场走访
两大革命历史遗迹淹没于民居中
省港**委员会旧址位于东堤挹翠路与东园路交界处,原是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花园别墅,名“东园”。昨日记者来到这里发现,这栋两层高的红色洋楼颇有气派,保存得也很好:院子里有参天古树,还有一个小小的荷花池,颇为幽静。但门窗却紧闭,别墅四周停满了车辆,门口还有人专门收*,俨然成了一个停车场。停车场看门人告诉记者:“这需要预约才能参观。”
全国总工会旧址则在越秀南汽车客运站隔壁,距离省港**委员会旧址走路也只需要5分钟左右,但因为隔着一个汽车站和居民楼,两个重量级的文保单位“无法相见”。
全总旧址同样保存得很好,并且免费对外开放,有看门人和负责打扫卫生的。虽然里边有一些图片展,但参观人也很少,记者在里边转了20分钟,没有看到一个游人。
项目细节
地下开挖三层,总面积20600平方米,有213个停车位。
东园横路将由规划26米收窄为15米,周末及节假日步行化
广场东侧将增加两个地铁站入口
为协调文物建筑,东园地块规划的新建地面建筑体量较小,部分展览以及商业空间均安排在地下。地下开挖三层,一层为展览和商业用途,展览面积3600平方米,商业面积4400平方米。地下二层以商业为主,面积4500平方米,还安排有设备1700平方米。地下三层将建成6400平方米停车场,设213个停车位。*终,形成总面积20600平方米的地下空间。
用地及指标修改,从行政办公用地、居住用地、军事用地、道路用地,修改为文化设施用地,建筑面积减少13519平方米,广场及公共绿地增加11038平方米。
东园地块被东园横路分为南北两块,东园横路将由规划26米收窄为15米,保持现状线形不变,与广场一体化设计。改造完成后,东园横路将实行周末及节假日步行化,工作日西往东单行管理,增设大巴停车位、地下停车位及地铁站出入口。
而且东沙里回迁地块开发建设时将同步建成连通六号线团一大广场的地下通道和出入口,增加项目地块与轨道站点之间的直接联系通道。此外,在东园横路南侧将增加两处公共绿地,广场东侧将增加两个地铁站入口。
焦点讨论
新建展览馆
是否要仿古?
专家们不同意
规划中提出,新建展览建筑群将协调文物建筑,或将建成仿古外形。有专家认为,纪念馆的体量和位置设计合理,但不认同建筑风格上与原来文物一致。该专家表示,“新建纪念馆会与文物建筑混淆,应该有区别。设计手法上可以有协调,用现代手法设计更好,不要与文物建筑搞乱,看展览馆是看里面的展品。”
对此,文物专家邓炳权也建议,“附属建筑、配套建筑不要搞太多花样,影响原来主要的文物建筑。体量不要过大,新建展馆不要完全照搬原有文物建筑的样子,要有可识别性,不要以假乱真。”
*终敲定为,新建建筑群将复制省港**委员会旧址的元素,形成民国建筑的风格,但可以在材料上进行区分,让建筑元素一看就知道是新的。
团一大雕塑
从东侧移北边?
不能改了又改
规划中提出,刚竖立不久的团一大雕塑,将面临从地块东侧,挪至地块北侧。对此,邓炳权提出异议,“原来计划做地下商场或停车场后,还应该**到这里,不要随便改了又改,老百姓很烦,一些建筑老是改和拆。”邓炳权认为,设计两条轴线分明,雕塑目前的位置刚好可以区分出团一大广场和园林两部分。
对此,规委会委员施红平也认为新规划中的位置有待商榷,“现在的雕塑工艺及设计上,都没有城市特点,希望重新再做。规划从东边移到这个位置,还是起到原来两层楼的作用,还是强调中轴对称,还应该有其他选择,不刻意追求中轴布局。”*终的方案决定,雕塑既不重新设计也不会变动位置。
水池要不要缩小?
尊重历史应扩大
另一讨论的焦点聚集在中央水池的大小上,有专家认为水池应该为广场活动让路,增加市民逗留的面积,不应设计过大。不过,邓炳权认为应当扩大而不是缩小,“水面已经比历史水面小很多,从保存历史记忆,部分**历史风貌来说,相应扩大还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