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放红棉染绿波 船亭水榭集雅士

2014-12-14来源 : 互联网

红棉水榭环境优美,成了西湖婚纱摄影*选之地。

之红棉水榭

美丽与哀愁

“云水空蒙草树妍,湖水幽赏晚晴天,绕亭花放红于*,万绿丛中看木棉。”要说红棉水榭的**美景,前人的这*诗一定能道出。然而时光流转,历经数**的损毁、修葺和重建,岛上依然有红棉挺立,但人文胜地红棉水榭早已变了容颜。如今,有曲桥连接的它,已**是“西湖十八景”中的红棉水榭了。

历史钩沉

红棉春醉一度入选西湖十八景

惠州西湖北部,是湖平如镜的平湖。在平湖面上,有一个地形如圆的小岛,它的名字叫红棉水榭。

红棉水榭,面积不大,仅有约3000平方米。可就是这个小岛,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要追溯到宋代。在北宋年间,惠州知府陈偁在这个圆形的小岛上建起了一座亭子,名曰湖光亭。湖光亭形似画舫,古来文人雅士游西湖,都会从明月湾划船到访,在亭中赏月。

不知何时起,湖光亭旁几株红棉悄然长成,撑空挺立。因年久失修,湖光亭后废除。清光绪年间,广东提督方耀与惠州知府张联桂联合,又在这座圆形的小岛上建起了新亭,名曰:水榭。因水榭形状如船,又称“船亭”。据张友仁编撰《惠州西湖志》记载,明清时红棉水榭有两株高大的木棉树,苍古奇丽,每逢盛夏,红棉“万花怒放,红艳逼空”,蔚为壮观。

清光绪二***(1902),惠州知府沈傅义重修水榭。清末进士、惠州词人李绮青在《重修西湖红棉水榭记》写道:“召匠经营,随地结构,拓窗四面,在水**。有楼一层,去天五尺,榜之曰红棉水榭,以地有红棉二株得名也。”1921年,红棉水榭继续修葺,时有国学**章太炎篆额“红棉水榭”和“西湖书社”。

每年二月花开时,木棉花如*焰般在枝头燃烧,荡漾于湖波之上,“万花怒放,红艳逼空”壮丽景象,*尽了一湖春光,成就了平湖另一番绮丽景致。每当榜岭春明,平湖日暖,红棉水榭万花竞发,如晴空*盖;风吹花落,争染绿波,如流红逐水;棉絮飘忽,若滚春雪。遂有“红棉春醉”之景说。1947年张友仁先生编著的《惠州西湖志》列举出十八景。其中,红棉水榭以“红棉春醉”入选当时的惠州西湖十八景。可惜,**战争时,惠州多次受到日机轰炸。红棉水榭也屡遭牵连,在战*中损毁。

重建新生

水上曲桥相连接商业氛围惹非议

红棉水榭损毁后,西湖畔的红棉水榭不知勾起了多少追忆。1941年,独立第九旅旅长荣健生捐款,重建水榭。不久,再次遭受日军炸毁。三年后的1944年,惠淡守卫区指挥官叶敏予继续修成。红棉水榭得以重生,可惜已经改变了容颜。

上世纪70年代,岛上建起了二层混凝土结构的现代楼房,叫红棉宾馆,并环植垂柳、蒲葵等树木植被。同样在70年代,筑起水上曲桥与明月湾相接。从此,人们到红棉水榭去,无需划船,直接跨桥便到。

不得不说,作为引人入胜的西湖景点,红棉水榭得到了多方的厚爱。2000年,惠州政府再次拨款,对红棉水榭进行修葺,并建起了露天舞台、展览厅、酒吧、茶馆等。每逢节假日,这里人声鼎沸,热闹异常,为红棉水榭注入了新的活力。不过,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这些场所的现代化建设和商业化经营,引来了不少非议。有惠州本土市民直接表达不满,商业化运营的茶庄,使得拥有数**历史的“红棉水榭”牌匾黯然失色。

近年来,红棉水榭的改造呼声越来越高,而其改造的方案也令人期待。在2013年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谈及红棉水榭的改造方案时,惠州市惠鹏园林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呼吁,红棉水榭的改造应该遵循其原有面貌,体现西湖山水的特点。而惠州市文史学者、惠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定球也认为,红棉水榭改造后,应该成为公共场所,供群众参观使用。

同样的2013年,住建部证实批准了《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2—2025)》。在未来的规划建设中提出,改造红棉水榭景点,在浮碧洲上增植木棉,逐步加强“红棉春醉”的效果。

走访

木棉清丽花期过南国闹市清净地

在惠州西湖大门,往右边走数十米,便见一条铺满碎石子的桥面。桥头立着一块“红棉水榭”的告示牌。走过铺满碎石子的桥面,再穿过红砖绿瓦的圆形拱门,便可达到红棉水榭了。

已是深秋,参天大树依然葱郁,有鸟儿从大树枝头飞过,留下悦耳的鸣叫声。现在红棉水榭内已无亭台楼阁,取而代之的是老旧的楼房,掩藏在花花草草的藤枝中。在楼房的两旁,仍有多棵木棉花苍古清丽,可惜现在花期已过。我们只能行走于大树底下,幻想二月红花似*的浪漫景象。

在老旧楼房,我们见到了“紫苑茶馆”几个大字。紫苑茶馆,这个被余秋雨先生称为“南国闹市清净之地”的所在,供市民在此饮茶、聊天。余秋雨先生的赞词:“何以清净?一曰百式茶香也;二曰素妆茶道也;三曰卷帘古窗也;四曰悬壁书画也;五曰满室雅士也”,也悄然雕刻在外墙上。

景中人

李绮青和红棉诗社

红棉水榭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要说它的人文,就不得不提惠州著名的诗人李绮青。在他的文人生涯中,与红棉水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末明初,李绮青和李丹麟等地方贤达发起成立“红棉诗社”,社址就选在红棉水榭。民国初年,李丹麟主持重修红棉水谢,请李绮青作记,可惜当李绮青的《重修西湖红棉水榭记》寄出时,李丹麟业已病逝。10年后,当时政府又拨款修缮水榭,重开诗社,请章太炎书“红棉水榭”、“西湖诗社”两个匾额,刻木悬挂在船亭上,李绮青再次作记。对惠州文人结社的人文传统作了深情的回顾,更对后辈们发扬光大这一优良传统寄以殷切期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乡文化事业的关爱和思恋。

景中诗

召匠经营,随地结构,拓窗四面,在水**。有楼一层,去天五尺,榜之曰红棉水榭,以地有红棉二株得名也。———清末进士、惠州词人李绮青《重修西湖红棉水榭记》

数株霜树缀红棉,水榭装成似画船。豪饮将军要清客,此间风月不论钱。———许寿田

云水空濛草树妍,湖山幽赏晚晴天。绕亭花放红于*,万绿丛中看木棉。———清代知名金石书画家符翕在石刻上留有诗作

本版采写:符芳晓

本版摄影:陈伟斌

标签: 惠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