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莫让大学城体育场馆变“古迹”

2015-01-21来源 : 互联网

  早茶来论 □郭嘉明(小谷围村民)

  广州大学城内有号称世界*大的极限运动公园,且于去年底高调公布会在今年元旦正式开放。近日有消息称,偌大的公园只有滑板、滑轮两个项目向公众开放,号称亚洲*大的攀岩场也仅接受15人以上团体预订。显然,体育场馆建成后并没有真正以“物尽其用”体现其价值。实际上,此类情况在大学城普遍存在。

  大学城区域内体育场馆众多。这些场馆很多都是当年因办广州亚运会而修建的。然而,当初以“信息和体育共享区”存在的大学城内环以内区域,在亚运会之后就很少对公众开放,不少场馆也因此长期丢空,要么另外花费大量公帑作日常维护,要么就继续默默无闻荒废变“古迹”。

  我认为,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大学城*初的设想是资源共享,但实际上,各高校在规划建设时基本都各自为政,大众体育场馆都在各自校园内建设,一定程度上说是重复建设,而没有将资源合理布置从而达到“共享”的目标。第二,大学城内环以内交通和其他配套发展滞后,体育场馆缺乏宣传不足缺少人气,加之那些体育场馆本身定位较高,所涉及的运动在当地村民和师生当中并不普及,以致于陷入冷场的尴尬局面。

  再说说小谷围几个保留村的状况。建设大学城以后,原来村落已很少有空余位置可以用作发展村的体育事业。村民或许可以到附近高校的篮球场之类的免费场馆活动,但更多场馆只对本校师生收费有优惠,对村民缺乏吸引力。如果说这其中涉及到学校管理的限制,那么在体育共享区这片并不涉及高校的范围内,则应该考虑社会群体对体育锻炼的普遍需求。

  响应“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要求,广州大学城作为全国**的高等教育园区应该走在前面,体育共享区*先要着重考虑场馆的社会化开放模式。大学城有场馆资源优势,可探索引进举办大型体育活动,一方面避免场馆长期丢空,另一方面提高场馆的社会知名度并引起市民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对于为大学城建设作出*大贡献的小谷围岛村民,应给予各种优惠甚至免费的待遇,以共享大学城的发展成果。

标签: 广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