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改变了全球宏观的稳态?

2015-03-24来源 : 互联网

■刘煜辉 中国社科院教授

广发证券*席经济学家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目前**经济的主流判断是危机没有过去,增长动能羸弱。笔者的看法是**经济经过后危机五年的调整,可能逐步已经实现了一个新稳态,这个稳态显著区格于上世纪80年至2007年近20年的所谓**经济增长的**时期“大缓和”(高的增长中枢、低的波动率)。当下**经济着陆的新稳态可能就是“三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

支持这一宏观稳态演化的微观基础就是互联网。

互联网跟曾经的蒸汽机和电一样,具有工业革命性的基因:极大地改变资讯和知识的传播和沟通,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讲,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出现了边际突破,使得交易成本出现了跃变,从而深刻地改变人对*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判断的结构,反转过来改变了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流程,引致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互联网把传统生产流通渠道的不必要的环节、损耗效率的环节拿掉了,实现了让服务商和消费者、让生产制造商和消费者更加直接地对接在一块。厂商和服务商****地能够如此之近地接触消费者,所以消费者的喜好、反馈可以快速地通过网络来反馈,从而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被注入所谓“互联网精神”,对产品体验和用户口碑的**追求。需求的空间和内涵被不断**和拓展,新的需求的产生和旧的需求的消亡的速度都可能是指数级的。

对个性化需求和体验性需求的满足成为*大价值判断之所在,要素投入的成本在价值构成中所占比例显著下降,从而使得**生产流通过程出现了“扁平化、去**化、生产区域化”的因子。过去20年中利用搜索引擎穷尽**任何一个角落去寻找要素成本*便宜的组合,这个生产过程逐步被改变,厂商越来越希望将更多的生产环节搬到离自己客户更近的地方来生产,目的只有一个,尽量减少分工不断深化所造成的个性化和体验性需求的信息损失。

在此微观基础下,我们再来看过去5年**经济稳态的演进,或许能释然很多。

危机后的五年,**经济的再平衡事实上已经走得足够远了。2005年***有名的宏观经济学家汇集在中国的香河研讨“**经济失衡”的难题。以至于我们回头一看,长期存在的石油美元循环和商品美元循环在过去5年中悄然消失,石油国家变成了资本输入国,日本变成了经常账户的逆差,而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占比也下落至2%以下。美国变得越来越像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过去的五年我们看到美国再工业化,看到了贸易增长开始落后于经济的增速,看到了服务可贸易化成为趋势,看到了大宗商品熊市坐实。

或都可以找到互联网这个微观基础的影子。

当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被改变后,宏观上的表现就是增长开始淡化投入(CAPEX),生产函数被重构,输出的中枢下台阶很正常;因为投入的重要性在降低,对传统要素的争夺自然会变得不那么激烈,价格便有了下行的压力,更低的通胀有了微观基础;菲利普斯曲线框架下低利率政策是货币当局对于增长中枢的膝跳反应。

标签: 财经资讯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