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能让我慢点来吗?

2015-04-01来源 : 互联网

家有孩子,不知不觉,“快点,快点”成了不少父母的口头禅。大多数父母一谈孩子,埋怨里总少不了:孩子很拖拉,不能很快地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穿鞋子、写作业、吃饭等等。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追求在短时间内**率地完成,都希望在*短的时间内收到*大的成效。然而,如果每天从事着**率、快节奏的工作的父母,回家却要面对一个慢性子的孩子,他们必定会为这种极大的落差而烦恼不已。

其实,“慢孩子”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作者龙应台,以她的智慧走出个人事业和母亲角色的冲突,此书也给无数读者带来感动和启迪。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忙碌的父母,你愿意停下疾走的脚步等一等孩子吗?

个案

一年级学生每晚做作业到12点妈妈和磨蹭儿子“开战”

严女士的儿子今年在广州某省一级小学读一年级,自从跨入小学后,严女士和儿子的“拖拉大作战”便正式开始。

“孩子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发现拖拉是他的大问题。有时他早上起床晚了,有外公外婆帮忙穿衣穿鞋,还可以打的上学,即使是迟到了,幼儿园也不会说什么。甚至我给孩子报名上幼小衔接班,他也适应得不错,因此在小学开学一个月里,我是很放心的,觉得孩子很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了,一点值得担心的事情都没有。”严女士说,直到有**,老师给她打电话了,她才知道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顺利。

“老师说孩子经常没有完成作业,有时候也是只做了一半就没做下去了,希望家长能督促孩子,让他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严女士这才急忙去关注孩子。“当天,我晚上7点回到家,儿子竟然还没有做完作业。下午3:00不到就放学,一直磨蹭到晚上7点,都没有把老师布置的拼音作业写完。”

严女士不动声色继续观察,到底放学后到晚饭前这段时间,孩子都用来干吗呢?原来,儿子竟然边玩玩具边做作业。没写几笔,就忍不住摸摸玩具飞机,抑或是上厕所、看电视,这四个小时的“构成”五花八门,但惟*少了“做作业”这一项。晚饭后,好不容易写完拼音作业了,还有数学作业,再加上亲子阅读,一直到12点,眼皮打架了,还是没完成作业。

“发现儿子拖拉的毛病后,我便开始催促他。从早晨起床的刷牙洗脸开始,吃饭、出家门、做作业我都会不停地催,希望能让儿子改掉拖拉的毛病,加快节奏,有计划、有条理地完成功课。”严女士说,但这样的催促效果并不明显,如果孩子心情好,也许催促一下,他会动作迅速一点,如果他不开心,你再怎么催促,他干脆就停下来了,有时气得真想打他**。

家长支招

●老催孩子“快点”,

其实是打破TA内心做事的节奏,反而更花时间

讲述者:江女士(孩子读小学二年级)

我是一个急性子,没想到碰上一个慢性子的孩子,这对于我来说,一开始简直是难以忍受的。比如,当孩子做作业速度特别慢时,就会影响到吃饭、睡觉等其他活动;考试的时候做题太慢,就会导致题还没有做完就该交卷子了,*后影响到学习成绩。你说,我能不急吗?

当我对着孩子很急躁时,真是恨不得自己去替他做,有些我帮不上忙的事情,我也不断地在旁边催促他快点。结果发现,在我不断催促下,孩子做事的速度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变得更慢了。比如,上学的时候,我催他快点走了,爸爸的车就在楼下了,他是可以一个箭步地冲出家门,但往往忘记带一两本书或者作业本,或者是饭盒、水壶等等。做作业的时候,我催他快点,他的准确率就会下降。后来,我才明白,孩子的习惯不是**两天形成的,既然已经是慢性子了,他肯定会有自己做事的规律,如果因为父母一味的催促,打乱了孩子内心的节奏,他原本想好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次序就乱了,他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找回自己的节奏,于是做事自然变得更慢,更糟糕了。

因此,作为父母,与其在旁边不断催促孩子,还不如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律去做事,父母跟孩子一起商量如何提高做事的效率更好。

●和孩子一起制定完成事情的目标时间

讲述者:曾女士(孩子读小学三年级)

我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把孩子的时间观念给找回来。以前,我孩子跟大多数小孩一样,做事很随心所欲,喜欢不受约束,经常一件事情没做完,就开始张罗另一件事情了,到*后,所有事情都做不好,让我来收拾“战场”。

孩子有很明显的拖延症,怎么才能让他自主地快起来呢?我记得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教孩子如何认识时钟,回到家里就有一项认识时钟的家庭作业,孩子对滴滴答答走动的时钟很感兴趣,这是孩子正儿八经的**次有了“时间观念”。我跟他讲解“时间长短”的时候,用了很具体的案例。比如,在家吃一顿饭的时间,通常细嚼慢咽在半小时内就可以吃完了;如果是读一本故事书,时间大概也就是在10分钟到15分钟……我在孩子潜意识里强化了,每做一件事情都有其固有的时间,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后来,我和孩子之间有个约定,在孩子要做某件事之前,询问孩子需要多久时间才能完成,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完成,那么下一次就可以把这一时间适当缩短;如果孩子依然完成得很好,我就给一些奖励,鼓励他下次更进一步。通过这种渐进式、系统性地缩短做事时间的训练方法,可以使孩子做事情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回到一个正常的、可接受的范围内。而一旦孩子养成这种**、迅速的行为模式,并逐步泛化到所有事情上时,慢性子的毛病就改掉了。

●留点“自由时间”给孩子支配

讲述者:丁先生(孩子读小学三年级)

我觉得孩子那么磨蹭,只是因为很多时候父母包办了他的一切,让他没有了支配时间的自**,从而不懂得该如何合理规划时间。我以前在对待孩子的磨蹭问题上也犯过错误。比如,孩子做作业很慢,我老是喜欢坐在旁边监督他,一直到他完成为止。但有**,孩子的测验卷发下来了,我发现,他整张试卷只完成了三分之二,没完成的三分之一其实是**懂的,只是孩子告诉我,时间不够用了,下课铃已经响了,即使没有完成也要交卷子。我才明白到,因为平时有我的催促,孩子不知道完成一张卷子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在测验的时候,没有了旁人提醒,他就按照自己的节奏,**“hold”不住时间了。

后来,我明白了,要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合理规划时间,并且“舍得”将时间留给孩子自由支配。有舍才有得,孩子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会更加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从而在做作业等活动中,收获更高的效率。而孩子真的会比较费时间而家长又很赶时间的时候,可以多预留点时间,比如早上孩子起床洗漱慢,家长急着赶车上班,那就大家都提前一些时间起床,这样,家长可以不用那么急,孩子也可以多些时间、按自己的节奏完成洗漱了。

手记

有时允许“磨蹭”,就是尊重孩子

曾经,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现在孩子听到*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睡觉”......不断地催促让父母成了“魔鬼教练”,将孩子推进了一个个设定好的框架中。

台湾大学张文亮博士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曾经在朋友圈中风靡一时,不少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都把这文章奉为心灵鸡汤。文中写道:上帝交给麦克一个任务,叫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麦克又是催促又是吓唬又是责备,可蜗牛只是用抱歉的目光看着他,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全力了!”麦克又气又急,对蜗牛又拉又扯又踢,蜗牛受了伤,爬得越发慢了。麦克真想丢下蜗牛不管,但又担心没法向上帝交代。他只好耐着性子,让蜗牛慢慢爬,自己则以一种接近静止的速度跟在后面。就在这个时候,麦克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个花园。接着,他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微风拂面的舒适。后来,麦克还看到了美丽的夕阳、灿烂的晚霞以及满天的星斗。麦克这才体会到上帝的巧妙用心:“他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反观现实,一个个慢性子的孩子何尝不是一只只细心欣赏沿途美景的小蜗牛?为人父母,当务之急是尝试和孩子一起放慢节奏去感知生活和感受周围,去想象,去思考。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吃饭、穿衣,从而让他了解自己是谁,会做些什么。让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玩耍,从而区分想象与现实,言语与行动。这一切能够使他发现自己并了解他人,*终形成对自我以及世界的认知。

急父母与慢孩子之间的战争,谁才是赢家?我想分出输赢意义不大,因为有时允许“磨蹭”,就是尊重孩子。

采写:梁艳燕

插图:彭莉羚

标签: 广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