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更新计划:石牌村将再现岭南街巷场景
广州*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琶洲村整村改造终于收楼,实现近万名琶洲村民4年来的回迁梦。下一个城中村改造,在哪里?这是广州城市化进程中缠绕不去的话题。如北京的地下室、上海的群租房,城中村为广大的打工者提供落脚之地,同时获得了相对廉价的劳动力。 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广州市,城市建设管理担子重、难点多。让群众高兴的是,随着广州市“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工作向纵深、向社区发展,广州的城市环境越来越好了,城市*理的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也日益显现。
根据广州市城市更新计划,广州将用5年时间完成943个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较差的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切实改善广大群众的居住环境。其中*次提出的“微改造”,全力改善整体人居环境,保护性整*街区风貌,引导街区功能活化,提升片区活力。没有大拆大建,却不断增加着居民的舒畅、方便、惬意,街坊们纷纷点赞:微改造给了我们大幸福!
“一线天”、“握手楼”、脏乱差,是很多人对石牌村的印象。但是,这种情况将在两个月后得到一定改善。7月20日,石牌综合整*工程(一期)在石牌村绿荷西大街正式开工。据悉,此次工程由天河区建设工程项目代建局牵头,石牌街道、石牌三骏企业集团负责配合实施。工程耗时约两个月,计划于9月底完工。届时,绿荷西大街、绿荷南横路、豪居大街将摇身变为具有石牌村历史文化底蕴又融合现代气息的特色街巷。而在这个****的城中村里,还将会出现一个街心公园。
现状
道路围墙均有不同程度破损
昨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位于绿荷西大街与绿荷南大街交界处,以及豪居大街入口的围墙墙面出现裂痕,沿线围墙栏杆陈旧,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三条街巷沿线商铺密集,几乎每间店铺外都设有遮雨棚,门面样式不一,参差不齐。
此外,豪居大街、绿荷南横路以及绿荷西大街路段的地面均为水泥地,因人流量大,使用率过高,不少地面出现破损、凹凸不平。
街坊点赞:
*安好转租金上升
此次升级改造工程也获得了村居群众的点赞和支持。位于绿荷西大街右侧的麻辣烫、水果店需要拆除原业主加建的区域,店铺**告诉记者,街道升级改造涉及到村里的整体形象,作为在此经营的商户也十分愿意配合和支持街道的工作。
54岁的董叔是石牌村本地村民。董氏族人从石牌村开村起便在此生活,历经700多年发展。在董叔的记忆中,以前村里基本住着本地村民,1984年以后,随着来穗人员的涌进,村里的人口密度越发增加。“近几年**加大了整*力度,环境也变得好了许多,而且*安明显有了好转,物业租金收入普遍上升。”董叔说,街心公园建成后,村民就有了新的活动场所。
改造亮点
1、规范商铺外墙增设飘檐
据设计方案显示,此次升级改造工程涉及豪居大街、绿荷南横路以及绿荷西大街至槐苑路段的沿街商铺*层外立面、地面、围墙栏杆等。所有建筑均统一设计风格,结合石牌村传统文化,再现岭南街巷场景。
在此次升级改造工程中,将规范整理商铺外墙面,增设特色飘檐,统一招牌,统一处理商铺立柱。在通透的围墙处,原有生锈的栏杆会被拆除,加入青砖元素,镂空铁艺。位于绿荷西大街与绿荷南大街交界处以及豪居大街入口处的围墙样式过于陈旧,竖纹马赛克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改造后,将会引入飘檐元素,加入回型纹与青砖元素,使围墙更加美观。
改造亮点
2、完成“三线”整*工程
2015年7月,石牌街正式推动石牌村“三线”整*工程,于2015年10月9日顺利启动“三线”施工工作。历经3个月宣传沟通筹备期及7个月建设复通剪线期,2016年5月7日完成了整*工程。
经整*,石牌村内“三线”布局齐整,安全系数大大提升。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石牌村火灾警情同比下降26.9%。全村累计铺设钢交线91.7公里,布设光、电缆283.4公里,清除废旧线缆105吨,光纤覆盖率达100%,光纤入户率由原来的10%提升到100%,网速提供能力从原来的1M左右的ADSL,提升到20M以上的光纤网络,村民每M接入成本大幅下降60%以上。
改造亮点
3、打造石牌特色街心公园
在绿荷西大街与绿荷南大街交界处有一块约480平方米的空地,空地四周建有水泥围墙。靠近绿荷西大街一侧的围墙旁边有一变电箱,线缆外露,存在安全隐患。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此处原为单车棚,“以前单车棚就是用几块铁皮搭建起来的,棚内阴暗潮湿,杂乱无章,很容易孳生蚊虫。”如今,单车棚原有的铁皮已经被拆走,只剩下破旧的水泥墙。
据了解,该单车棚将被改建为融入石牌当地历史文化、具有岭南历史特色的街心公园。据设计方案显示,公园中部设有凉亭,栽植大树,再现岭南人家茶余饭后大树底下休息纳凉的情景。公园凉亭在岭南船坊样式的基础上做调整,前面为钢结构的亭子,后面为锅耳墙,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公园广场左侧设置石牌历史文化景墙,融合石牌传统文化,展示石牌的演变历程及相关民俗文化,如龙舟、龙狮、曲艺、飘色等。
改造亮点
4、安装1200套智能门禁
石牌村是广州*大、历史*长的城中村之一。目前,石牌村户籍人口约9000余人,租住外来务工人员8万人。附近有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以及十多家电脑城,周边环境复杂。据介绍,石牌村内约有3200栋建筑,基本用于出租,此前已试点安装了300套智能门禁系统。在一期工程施工期间,石牌街还将同步安装1200套智能门禁。
登高远望,石牌村被天河的高楼大厦包围,低矮的楼房密密匝匝,但这样一块0.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00年的统计数据已住了5万人,人均所占地面积只有1.3平方米。如今村委表示,本地人差不多还是9000人,外来人口增长到八九万左右,用“见缝插针”都难以形容人员密集度。
石牌东路垃圾中转站的陈叔也点头称是:“人越来越多!”每天村子拉出45~50吨生活垃圾,比前3年增长了两位数。
与其他城中村不同的是,石牌村聚居的人口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像陆青这样的在电脑城、天河商圈打拼的外地人,占大多数。周围十多家电脑城、中高端商场将石牌村包围,带来了数万就业机会,也带来了一条村子在急速涌至的城市化中迅速蜕化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