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经历死亡这一课 学会看透和放下

2015-07-13来源 : 互联网

[人是平等的,一切以量化的判断,让我只看到***的创业者,只和**的人交流,这是一种傲慢、骄傲的心理。所以现在我会以更平和的心态,把我的时间合理分配给不同的人]

[死亡是必然的,也是要直面的。重要的不是我们何时会死,而是应该把每**都当做生命中*特殊的**来活着]

7月初,李开复用一整天的时间密集接受了数家媒体的视频采访。坐在台北家中书房的他,从视频镜头里看起来精神不错,依然笑容满面,温和有礼。尽管此时的他刚刚康复,仍然需要休息,但还是慷慨地给了每家媒体单*采访的时间。这种紧锣密鼓的安排势必会让他耗费更多精力,以及不断地重复他在新书《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里写到的话。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是李开复的第六本书,他在自序里感叹,“我从没想过自己竟会出版一本这样的书”。52岁生日前不久,李开复被医生宣判为第四期淋巴癌,不期而至的阴霾让他被迫抛下工作,与死亡交手,重新反思生命,反思自己的人生到底怎么了。任志强在**序言里笑称,李开复的新书写了“满满的一锅鸡汤”,让他看得双眼酸涩,唯有面对“死亡”,才能真正考验一个人对生命与人生道路的认知。

6月30日,李开复在微博上发了一则好消息,“*近两次检查都看不到肿瘤了。”他发了好几张自己化疗期间的照片,左颈部下方装上人工血管时,他冲着镜头龇牙咧嘴,如今看来却有自我解嘲的意味。他学会了感恩,感谢鼓励自己的众多网友,自诩为“**复”,也感谢那些质疑他并没有患病,只是拿癌症炒作的网友,“因为你们的‘祝福’成真了。”

除了*亲近的人,没人能看到李开复患病时的愤怒、焦虑与绝望。当他重回公众视野,人们又都惊讶于他的神情与状态变得平和、豁达。他过去温和儒雅的外表没变,甚至一头浓密的黑发也没有丝毫减少。但他开始真诚地在新书中袒露自己的内心,那里面藏匿着偏执、骄傲、对名声虚妄的追寻。他感激老天让他在人生的中场患癌,修这一堂死亡学分。

过去的李开复是同事眼里“希望单位时间产生*大价值的人”,他对自己的要求苛刻而狂妄,“*大化影响力”、“世界因我而不同”。他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天睡眠时间只有五小时,凡是收到的邮件在十分钟之内必回复,哪怕已是深夜或凌晨。他常常失眠,却依然分秒必争,准备演讲稿,做采访,忙于投资案子,规定自己每天必发10条微博保持公众关注度。他忙得没有时间做任何运动,忙得必须精细划分自己的每一分钟,只见***的人,只做*有效率的事情。

大病初愈的李开复说,他的人生信念已经转变,乔布斯那句“记住你即将死去”才是每天提醒他生命到底是什么的座右铭。“荣耀与骄傲,难堪与恐惧,都会在死亡面前消失。如果觉察到自己沉溺于担心会失去某些东西时,‘记住你即将死去’会是*好的解药。”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