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8日,京东12周岁生日。一年前,创始人刘强东带着京东从中关村柜台走上纳斯达克,成为一家接近500亿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但又有多少人知晓这位昔日的“草莽**”童年成长故事?那就在京东庆生之际,我们一起扒下刘强东的童年,穷苦之外,亦有某种**色彩,而创业的动力并没有励志“改变世界”的伟岸,只是想过有*的日子。
刘强东向这些年轻人强调**,反复重申年轻不努力,不能为年老的时候留下回忆是不行的,每天都得有好的状态,设立短期、中期目标,不断冲击更高的目标。京东一年有两次加薪机会,如果有成绩,就能加薪。不过,物质上的激励总是有限的,京东这些人能够长年保持**,一定有精神层面的原因。完成了预定目标,不仅能够拿到**的奖金,还能有精神上的满足感:打了胜仗的骄傲,带领更大团队的荣耀,与更***人物对话、社会地位上升的尊严。
前几年,我刚认识刘强东时,用“霸气”形容他,他说:“我不希望是这样的,实际表现出来是不是这样呢,那可能有一点吧。我们在内部的形容词不是‘霸气’,是‘冲击力’,我们更强调团队的冲击力,我们与任何人竞争都有**的冲击力,能打败任何竞争对手。”这话,一如他当年贴在公司墙上的标语“战斗!战斗!”,一如他设定的目标“中国**,世界前五的电商公司”。
虽然起于草莽,但刘强东毫不掩饰他的雄心,尽管那时候公司员工还在蟑螂满地爬的办公室里工作。他有走向世界的欲望,童年时,他已经流露出不甘平凡的意愿,就像他告诫孙加明他们的那样,不要让年老的时候没有留下回忆。
刘强东:外婆家长大的“留守儿童”
江苏宿迁位于中国的南北交界处,京东大运河贯穿全城,这里是西楚**项羽的故乡,城里有项羽举鼎的雕塑。刘强东就出生于此,在北方的白杨树和南方水稻的包围中长大。他的老家在来龙镇的农村,四周是田,小路泥泞,他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一直住在外婆家里,红砖平房三间,屋子白墙斑驳,墙皮剥落,木板床挂着白蚊帐,这是一个典型的苏北农民的家。刘强东家离外婆家不到一公里,是20世纪90年代末修的一幢两层三间、带院子的砖楼,外墙贴着白色瓷砖,院门红瓦翘檐,门楣贴着“家兴财源旺”,在周边破败的红砖平房映衬下,显得格外簇新。
刘强东的父母依靠驶船养活一家人。刘父原是生产队会计,1979年农村搞包产到户,家里借了2 500元买了一条10吨的船搞货运,从徐州运沙子到扬州,又从扬州运瓷器到徐州,*一点运输费。当地驶船的模式就是这样,用家里的积蓄以及借款买一艘小船,过几年还完借款之后,又用卖掉小船的*和借款再买一艘大点的船,如此反复。
*早的时候,来龙镇有沙场,两天一趟,能*二三十元,一年跑一百来趟,毛收入两三千元,扣除主要成本柴油费,还有一千多元,这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农村算不错了,当时大米才一毛*一斤,猪肉七毛*一斤。
三年后,刘家借款一万多元,换成40吨的水泥船,有两个柴油机,目的地也换成了淮安、泗阳、淮阴,单程距离100多公里,往返需要半个月,要过三道闸,过闸*长的时候要等好几天。驶船收入比种地强,但是风险高,担惊受怕,在刀口上讨生活。每年都有刘母王绍侠认识的船家被浪头打翻沉入水底或者两船相撞被活活夹死的事件发生。
父母常年跑船,在船上吃住。刘强东和他妹妹被寄养在他的外婆家,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留守儿童。他的外婆是一位典型的被艰难生活榨干了血肉,只剩下皮与骨头的中国农村妇女。5岁的刘强东就要照顾3岁的妹妹,妹妹喊饿,他就在地上用砖块搭灶做饭,把米煮成一锅黑乎乎的饭。再长大一点,割猪草、挑水他什么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