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上朗读者。从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成热搜“**”到担任《朗读者》的制片人,央视一姐董卿完成了新的转型。作为一个强迫症,她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拼尽全力,终于成长为网络上传播的女神样本。董卿上朗读者
为了《朗读者》节目,董卿常常**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前一期的后期还没做完,后几期的策划就已经压上来。“有点前后夹击的感觉。”她对腾讯娱乐形容。
能感受到她的疲惫,哪怕她看起来和任何时候我们在荧幕上看见的一样精神奕奕:采访时,她往往先重复一下问题再开始回答,像需要一个缓冲。
但她一点也不以之为辛苦,或者说,她相信辛苦没有白费。她告诉我们,她追求付出与回报的平衡,固然不会希望白费功夫,但是,也不相信轻易降临的幸运,正因此,一个节目要做到符合自己的标准,除了付出*大努力,没有别的可能。
这可能与她的家教有关。董卿的父亲出身农村,通过考上复旦大学,后来成为了报社副总编。因为自己的经历,他笃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对女儿有诸多严格要求:每天一早跑1000米,负责洗碗擦地等家务,别的女孩子用来自我欣赏的时间,统统要求她用来抄写古文古诗并背诵。中学之后,每年寒暑假都赶女儿出门勤工俭学。董卿上朗读者
青少年时期的董卿常常因为高压而哭泣,甚至有过厌世想法,但随着进入社会,她意识到父亲让她“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外在要求内化成她的自律,在每一件事情上她都本能地拼尽全力,用朱军的话说,“对自己太苛刻。”董卿上朗读者
但正因为能够做到对自己苛刻如此,她才能成为如今人尽皆知的董卿。做主持人的时候,董卿就以讲究每一个细节著称。央视的女主持人中,很少有人像董卿那样,连服装都要提前确认、修改。她曾在大年三十给设计师电话,要求修改自己即将在春晚上穿的礼服,甚至特地强调有两颗小钻的位置要更改——而那件衣服上至少有一百多颗钻。
在没人能见到的地方,她也一样下功夫。人们夸奖她在诗词大会上信手拈来的名言即兴背诵到诗词,却不知道,她自己一个人对着台本可以琢磨一整天,为每一句串词斟酌考据、精心设计。“经常会7点多钟坐下去,一直到凌晨两三点才离开椅子,除了喝水、上洗手间,我一动都不动,我**沉浸在台本当中。”董卿对腾讯娱乐说。
所以很长时间以来,她都没考虑过转型,因为觉得自己当不了制片人:“我其实并不是很善于跟别人打交道,我一开始投入到自己的事情当中,别的事情就变得不重要了,别人可能会觉得被忽略了——其实不是这个样子,我连自己都可以忽略,因为做事更重要。”董卿上朗读者
直到去年2月,她开始有了做一个通过朗读,分享生命故事的文化节目的想法,那时候她还天真地以为“节目做好了就可以在台里播”。几乎通过一整年的时间,她终于知道成为一个制片人需要经历的全部环节。
她的***,或曰苛刻,同样贯彻到了这个节目里。“很多同事这次合作了才知道,说原来你是一个这样的董卿。”她不是不知道同事们的付出与辛苦,但只要不符合她标准,她仍能卡住不让过。有时候连董卿自己都感慨,或许也真的是得到这个时候,她才有资格做制作人:“早年间,我的很多行事的风格,大家可能会觉得为什么要这样呢?为什么她要这样苛刻?现在你有了一定的发言权、说服力,而且也被看到,你自己都是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你之所以能够做成这个事情,就是因为你长期的一以贯之的坚持,那他们会想:我们也试试看吧,就听她的,也许我们也能提升提高呢。”
回看筹备《朗读者》的这一年,董卿觉得,“一切都刚刚好”。“我觉得什么事情都是有它的命的,《朗读者》也有它自己的命,可能属于那种必须要慢慢地让我们为他投入时间、精力甚至你的悲与喜,才会在它身上折射出不同的光芒。”